皇帝细数着:“五郎的事,仁济堂的事,皇后的事……每一件都耗光了朕的心神。”
说罢,他看向裴渊:“是你去太后那里劝说薛鸾招认的么?”
裴渊不欲否认:“正是。”
“你如何料准她醒来的时机的?”
“父皇知道,儿臣与仁济堂私交甚好。”裴渊道:“儿臣知晓她这两日就会醒来,于是进宫一探,果真遇上了。”
皇帝不予置评。
“这一次,确实是中宫太过了。”好一会,只听他低低道。
裴渊诧异地看向皇帝,这是头一回,他没有再偏帮皇后。
皇帝继续道:“今日太后已经责骂过她,她也将受罚,日后不会再有工夫为难你。”
见意味深长地看向自己,裴渊的面色一整,道:“父皇有话,可直说。”
“朕知道你为何回来。”皇帝道,“太子争功扰乱河西,皇后借薛鸾之事构陷于你,诸此种种,你都想回京来讨个公道。加上魏州水患和仁济堂的事,你想来个三司会审,从上到下清算一番,是么?”
裴渊素知皇帝的心底似明镜一般,听他说出来,毫不吃惊。
“正是。”他说。
“水至清则无鱼。”皇帝道,“这些事,到此为止。”
这话,既不是请求,也不是询问,而是告知。
裴渊目光一寒,道:“儿臣以为那日说的很明白,这些事都是同一件事……”
“事情要一件一件清算。”皇帝道:“朕知道你的心思,你恨皇后,恨不得一鼓作气地将她撂倒。可是朕只能答应你,让她付出合适的代价。但你若要打要杀,朕不会应允。”
“儿臣不明白。”裴渊冷冷道,“为何父皇无论如何也要袒护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