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才十五岁。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长沙王安排到营里积攒威望的孩子,唯一的长处,大概就是皮囊生得异常漂亮,没有人相信他真的能做出什么事。故而当他提出要出征闽东的时候,无论事长沙王府的幕僚还是军中各部,皆反对声一片。
但长沙王却力排众议,站在了李霁的一边。当月,李霁率领一支水师奇兵,在闽东外海突袭了来犯的倭寇,斩杀了匪首。而后的数月之内,他将这一带与倭寇勾结作恶的水匪挨个拔除。如此一来,不仅海上商路得以安宁,沿海一带深受匪害的民人也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长沙王世子的名声传得声势浩大。
而交趾、南海亦是一样。这两年来,在李霁的征讨下,海上商路匪盗绝迹。常年靠海吃海的渔人和船户,都将李霁奉若神明。
这样一个人,恨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无论是被他坏了生意的江洋匪盗,还是被他的人望压了一头的地方官府,或是一直忌惮着长沙王的朝廷,任何人只要有机会,都想将李霁除之而后快。
也是这两年,汪全作为李霁的贴身侍从,愁得天天掉头发。
上上个月,李霁出巡南海回到广州,向长沙王提出,打算微服北上,将北方的海路再巡视一遍。
长沙王欣然应许。于是,汪全点了几十武艺精湛的侍卫,乘上海船,扮作货商一路北上。
这样的事,其实李霁从其那也做过不少。在长沙王将水师交给他之前,他就已经走遍了各处商路,深入探访,将所有的情势摸清。
而每一回,汪全无不提心吊胆。这祖宗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也会跟着一起完蛋。幸好李霁并非卤莽之人,打探之时向来低调,不曾添过什么乱子。
这次,汪全也以为与从前一样,李霁只在港口逗留,不会往热闹的扬州城里钻。可李霁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明明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人,今日竟有了逛街的闲心。
“公子,”汪全苦着脸,“公子这容貌,见过的人多了去了,扬州这般地界,保不齐有人见过公子。若被认出来,如何是好?公子还是切莫以身试险,打消这念头吧。”
李霁没答话,只走到屏风后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