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萧寰却不同意。照他看来,叛乱的罪魁祸首,以及手上有无辜人命的,自当杀无赦。可律法中的条款其实写得颇是笼统,若其家人清白,那么族诛连作则大可不必。
至于那些够不上死刑的人,罚没为奴或者流放,萧寰也都并不支持。用他地话说,惩罚的目的,乃在于让这些人改过自新,重新回归社会。天下经过一番动乱,已经更加凋敝不堪,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如果效仿对待滕氏地时候那样大开杀戒,乃有弊无利。
——“那你打算如何惩处?”王隆听到这说法的时候,啼笑皆非,“按你这办法,天下将来无官奴可用,边疆亦无犯人可守。”
“
奴婢之法,本非仁政,历代蓄奴之风盛行者,皆大衰之兆。既然如此,官府以身作则,不设官奴,又何患之有?”萧寰道,“至于边疆,迁民实边乃国策,既然要鼓励中原百姓到边疆屯垦,便要倡导以此为荣,又怎可将边疆作为惩戒之所?”
王隆狐疑地看萧寰:“你的意思是……”
“劳改。”萧寰断然道,“如今天下凋敝,水利不兴,道路损毁,田地荒芜,正须得大批人手。日后,朝廷狱中不养闲人,罪犯无论贵庶,皆以劳役代罚,间以教习农工手艺,待他们服刑期满,便放归回乡。反正都是庶民,他们愿种田的种田,愿务工的务工,岂非大善。”
王隆无语。
萧寰要做的哪里是仁政,分明是给这些叛党当起了保姆,连将来怎么过日子都操心上了。
那些达官贵人们知道自己将来虽然免了死,却要真的要去修路造桥下田种地,恐怕会更愿意一死了之。
第355章 奸细(上)
由于驻守京城的北军和驻守宫城的禁军投诚,一夜之间,京城和宫城被朔方兵马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