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常富点头,青幽街的商铺生意还行,做香烛纸钱的也不能大肆宣传,全靠熟人介绍,首先文昌村的人是都到那里去买的,百家接了白事也是哪里去拿的,不过也有好消息,已经有人晓得家中办白事去铺子上找人,已经成功接到过生意了。
“说是进了最后一个月香烛纸钱的进货钱就要涨了,可惜二叔的作坊来不及。”
本来准备盖作坊的百里昌因为他老丈人一行人的到来拉慢了进度,毕竟老方们着急搬进新房子过冬。
百里昌父子几个上下张罗,实在腾不出手来办作坊。
百里辉摆了摆手,“这个不急,就算是盖起来也赚不了年前的这一波银子。”
说着目光又落在小李氏身上,“你也别往城里去了,到时候家里忙,在家帮衬着,铺子里忙就让花儿留在那里搭把手。”
百常安两口子都有点不好意思,城里开了一个铺子,一家子都上心,再加上要年节上了,买糖的也多了起来,小李氏也就留在了城里帮忙,最近一段日子是没怎么帮着家里。
李婆在这里插了一句,对张青青说的,“要年底了,你们的账目也做的清楚些,年三十之前交账,到时候别管好坏咱们都商量一下,福儿说要在铺子卖红糖,看看怎么卖比较好。”
城里的宅子是怎么来的,做糖的手艺是怎么来,李婆都记的清清楚楚,让大房的人回来也是李婆的意思,她怎么会让大房的人一直都住在那房子里?
现在是没什么心思,但住久了,住习惯了,也就不好说了。
张青青轻声说道:“账目都记得清楚的。”
李婆不再说话,百里辉又说起下一个事,那就是家里等着年后要盖房子。
“咱家这房子也有好些年了,人多了也就不太住得下,年后等着红糖的事办完了,咱们也把房子都盖一盖,盖一个好点儿的,大家都住的宽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