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六章 逃脱(二合一)

代晋 大苹果 3166 字 11天前

终于,远处传来的河水之声,令众人精神大振。众人发力往前疾行,再行里许之后,一条大河出现在面前。月光之下,波光粼粼,水流缓缓向东而去。这正是泰山郡的主要大河之一汶水。其水流一路往东南,通向泰山郡边境方向。

众人立刻将竹排放入水中,所有人都登上了竹排之后,竹排缓缓离岸,顺着水流迅速向东而去。

每个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尽皆愉悦。水流哗哗,河边芦苇荡和河岸如飞而过,可见竹排速度之快。一想到很快便能抵达琅琊郡境内,阿珠的心便激动不已。

一个时辰后,竹排上除了操纵竹排之人,其余人都已经疲惫的睡着了。水流的声音如此催眠,加上所有人都疲惫困顿之极,自然纷纷入睡。阿珠搂着李泰,母子二人坐在竹排中间的横档上入睡,李泰紧紧的抱着阿珠,睡得格外香甜。一个小小孩童,能够坚持了几天时间跋涉数百里之遥,已经是很多成年人也做不到的事情了。

竹排顺着水流迅速往东,途径数处县域之地。赵长河全神贯注的观察周围的情形,每到灯火闪烁的村舍集镇和县城之地,他便下令将竹排潜藏在岸边的芦苇丛中缓缓滑行,避免被发现踪迹。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经过一处集镇的时候,前方河面出现了几艘灯光闪烁的巡逻兵船。那是燕国在边镇水域巡逻的水军。虽然燕国水军只是摆设,但在边镇之地的河流里,也有数十艘小型兵船进行巡逻。而以目前赵长河等人的情形,一旦被对方发现,那便绝对是无可逃脱了。

赵长河机敏的将竹排停在了河汊的芦苇荡阴影之中,而对方两艘战船只是从二三十步距离的河面驶过去,几乎能看清对方船上水军的面容了。情形相当的危险和刺激。

在躲过这巡逻战船之后,赵长河也意识到已经快要抵达新奉县域,即将抵达边境之地了。但也由于巡逻的兵船开始变得多了起来,竹排不得不缓慢而行,随时躲避,这让速度变得缓慢了许多。

尽管赵长河不愿意看到东方的曙光,祈求在黎明到来之前能够抵达边境支流,但是东方的晨曦还是无情的亮起。天光变的迅速大亮。

而令赵长河和所有人都惊恐的是,随着天色变亮之后,这汶水拐了一个曲折之后,一座县城出现在了河岸南侧的大地上。

那是新奉县城,燕国泰山郡和琅琊郡交接边镇的最后一座城池。见到新奉县城,便也意味着距离琅琊郡已经不到十余里了。但赵长河原本的计划是,在黎明到来之前,借助黑暗的掩护穿过新丰县城。可现在,他们无可遁形,彻底的被暴露在了光亮之下。

此刻别无选择,只有往前猛冲,当初东府军曾攻占新奉,赵长河也曾随军来此,所以对此处的地形颇为熟悉。

赵长河记得,汶水在新奉东侧拐弯往东北方向,但是有条支流直通边境,成为琅琊郡和泰山郡的天然界限。只要抵达那条支流,往东不到四五里便是琅琊郡边镇的蒙阴边境。那里便是北徐州的地盘了。

所以,加快速度冲到那条支流奔向边境才是眼下唯一的选择。

两条竹排上的十余名亲卫全部开始猛力划水,加快速度。新奉县城区域汶水水面开阔平缓,水流不快,所以依靠水流的速度是不成的,必须加以人力。

李泰也加入其中,手中握着竹片在水中猛力划东,以增加竹排的速度。

清晨时分,两艘在汶水河面上飞速航行的竹排何其显眼。而且竹排上的人员更加的显眼,因为东府军亲卫们的打扮明显和水上百姓的打扮不同,且航行的方向是向边境禁区之地。所以,两条竹排很快便引起了新奉北城城墙上燕军士兵的注意。

在接到禀报之后,守城兵士头目立刻察觉有异,当下迅速将消息传达给城北水军营地。不到盏茶时间,北城外码头上哨音大作,停靠在码头上的燕军水军的几艘船只迅速起锚,开始出动。

三艘燕军水军兵船首先出发,向着河对面靠岸边飞速航行的竹排拦截而来。船上的兵士手持弓箭兵刃,朝着竹排上的赵长河等人大声喊叫。

“你们是什么人?停下竹排,接受检查。”

赵长河岂肯听从,沉声下令道:“加速,冲过去。”

所有人加快划桨频率,猛冲向前。赵长河在对方船只出动的时候便已经下令,让竹排尽量靠近北岸岸边。一则关键时候可以上岸逃走,二则岸边水浅,对方的兵船虽不大,但是尺许深的近岸水面显然非他们所能抵达的位置,但竹排却可以轻松通行。

此刻这样的安排起到了效果。对方兵船果然不敢靠的太近,在距离岸边二余步之后便连忙偏转船头,而两条竹排则乘机从浅水区直冲而过,直奔下游。

“放箭!”燕军水军将领大声下令。

甲板上的燕军水军纷纷弯弓搭箭,对着竹排射来。距离很近,箭支猛烈。不过好在对方弓箭手数量不多,不过数十人。而且木排和兵船相对运动,不好瞄准。大部分的箭支都射到了竹排周围的水面上,只有少量命中竹排。

赵长河沉声喝道:“保护夫人和公子。”

两名亲卫同时侧过身子,用身躯挡住箭支射来的方向,用他们宽厚的身躯将阿珠和李泰挡住,形成一道人肉庇护墙。其余人则使出吃奶的气力疯狂划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