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1章 量问食

在寒冷期到来前撤回哈萨克丘陵以南,在温暖季到来时赶回哈萨克丘陵以北,并在当地建筑好房屋,预留好一年半到两年的食物和水,储存足够的燃料能源,大秦帝国的生产和开发是可以延伸至西西伯利亚平原的。

且当地的库赛莱人还处于石器——青铜器早期时代,秦军到自己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放自己的牧耕自己的地根本没有任何压力。

中通古斯高原上的通古斯人也是如此,仍是处于穴居时代。

所以秦军向北搞生产真是畅通无阻,当地哪个部落哪个人敢蹦出来阻拦秦军搞生产秦军就要大嘴巴子抽他。

只是北海和朔野还没有较稳定的居住人口和较稳定的生产,嬴宏又在专心塞内治理,所以大秦帝国尚未在北海和朔野设立治所。

不过从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大秦帝国的将士迈入北海和朔野开始,北海和朔野就已经是大秦帝国的疆域,此不容置疑。

“依往年数据,取平均值,约是一亩产冬小麦两百五十公斤至两百七十公斤,既总产有四千八百万吨,今年又是丰年,待统计上来的实际数据仍应该比预估数据高。”

嬴宏便开始算账“湖北、湖南耕作收获的是粮种,不能动,江西和安徽主要耕种的是红薯和土豆,也不能算作,这便预估做四千六百万吨。”

“帝国今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是四亿三千零九十余万人,其中军队有两百二十余万,先算军队的账,依每名将士一日食一斤面食为标准,禁军不计。”

因为嬴宏规定了禁军吃饭没有标准,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能吃越多越好,吃的越多练的越多,所以就有禁军将士一天能吃六七公斤食物的情况。

也因此从嬴宏朝的二代禁军开始男女禁军将士一个个都长得和阿斯塔特似的,各个身高奔两米往上。

虽然禁军的主食多是肉类,不过也是禁军只有十万人,所以不再另计。

“再向上取整,军队每年要补给四十五万吨面食,以民每日食半斤面食为标准,帝国一年共要食四千万吨面食。”

“去年的春小麦耕种是一亿六千八百万亩,仍取平均值亩产三百公斤,今年七八月份的春小麦收成预计在五千万吨以上。”

“要再减去两成的毛量和三成的损耗,若今年天也赏饭吃,帝国今年仍才盈余出八百万吨的白面,唉,产量还是太低了。”

要先说明一下嬴宏所说的毛量和损耗。

损耗容易理解,粮食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必然会有损耗,嬴宏将损耗高算作三成其实合理。

这毛量说的小麦从麦粒加工到成品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麦壳、胚芽等杂料。

一般来说,麦粒加工成全麦面粉的损耗率约是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再深加工成标准粉的损耗率约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再深加工成精致面粉,也就是白面的损耗率是在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

在寒冷期到来前撤回哈萨克丘陵以南,在温暖季到来时赶回哈萨克丘陵以北,并在当地建筑好房屋,预留好一年半到两年的食物和水,储存足够的燃料能源,大秦帝国的生产和开发是可以延伸至西西伯利亚平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