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厦将倾

两人的对骂立刻引出了更多的大臣,纷纷加入。

朝堂之上,主战派,议和派,泾渭分明。

站出来的十个大臣里,有七个都主张议和!

他们之中,有些人是真心想要为国家好,真的是觉得自己在为国为民,觉得这一仗不该打。

大蓝朝现在太需要休养生息了!

“大元帅。”

等一众大臣吵完一轮后,秦子恒才开口道:

“你觉得是战是和?”

闻人正站起身,声如洪钟:

“当然要战!”

“哦?”

秦子恒看着他,“大元帅可有必胜之策?”

“回禀陛下。”

闻人正身姿笔挺,如山岳耸立:

“两大漠国积弱多年,可战之兵不足三十万,青霜军一至,必能克敌!”

“草原王庭刚经历内乱,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人心不稳。我东境有白焰军驻守,任他有百万控弦之师,也难越雷池半步!”

“北蛮大军人数虽多,却底蕴不足,只需派强者领军,斩将夺旗,则北境之危可解!”

他三言两语就将三处边境的情况说清楚了。

南境的两大漠国威胁最小,大蓝朝派青霜军去,打赢的把握最大。

草原王庭实力最强,但闻人正认为有白焰军坐镇,东境至少能守,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

至于北蛮,没了青霜军,只凭北境十万边军要挡百万大军,难度确实太大,所以需要朝廷派人去支援。

“故而只需将东境和北境的防线稳住,等青霜军平息南境战事,再行支援,则三境皆平!”

闻人正最后说道。

他的这番战略,并非没有漏洞可言。

只是这位大元帅是朝廷如今唯一的支柱,一众大臣一时间不敢开口反驳。

秦子恒看着他:“那元帅以为,该派何人领兵去支援北境?”

话音刚落,最前排就有一袭金袍站了出来。

“臣愿领兵出征,支援北境!”

出列之人正是李飞。

他的杀蛮军就在北境,李田雨还在北境替他领兵。

所以于公于私,他都该选择去北境支援。

眼看李飞站了出来,不少打算开口的大臣又沉默了。

这位靖安侯在横扫江湖,依次战胜诸位大宗师后,名望就更上一层。

之后和剑仙联手击败两大邪魔,更是将他的名望推到一个顶峰!

如今朝堂百官们都基本认定了一件事——

李飞是大蓝朝仅次于闻人正的第二强者!

他也是除闻人正和御营军之外,大蓝朝最锋利的一把剑!

他站出来表示愿意去支援北境,至少给了一些人信心。

但,还不够。

“陛下,臣愿和靖安侯一起去支援北境!”

又一道身影站了出来。

此人没有穿官服,反而穿着道袍,在朝堂之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无人敢小觑此人。

甚至对他的重视程度比李飞更高!

此人正是正法阁新晋的副阁主,上清宗的玄尘真人。

玄尘站出来,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背后的上清宗。

他愿意去支援北境,意味着在关键时候,那位玄心真君有可能会出手!

一位巅顶强者加上李飞,似乎北蛮百万大军也并非不可战胜了。

“好!”

秦子恒龙颜大悦,“有两位国之柱石替朕分忧,为国杀敌,何愁战事不利?”

他威严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朕意已决!”

一众大臣纷纷拱手。

“命靖安侯李飞,正法阁玄尘二人率十万禁军北上!”

天子的声音从正蓝殿内滚滚传出。

大朝会结束后,一众大臣三三俩俩地从大殿内走出。

大家都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今日在大殿之上,天子询问军国大事,竟没有询问那位首辅的意见就直接下了决定。

而叶择安也从始至终都保持沉默,没有表态。

结合内政阁的态度,很多人都意识到一点——

恐怕这位首辅大人是不赞成打仗的。

今日朝堂之上这么多的议和派,当朝首辅也没有表示支持作战,即便天子,大元帅和靖安侯等人达成一致,接下来的战事真的会顺利吗?

而且闻人正提出的战略,其实非常理想化。

青霜军连续作战,难道会没有损耗吗?

草原王庭那位大满深藏不露,一朝发动就彻底压过王权,突然宣战,白焰军真的能挡住吗?

佛家会一直乖乖待在寺庙内,不派人捣乱?

最重要的是,西陆七国难道会安静地看着大蓝朝打仗,不搞事吗?

如此种种,大蓝朝如果非要打,只要有一处出问题,可能立刻就会引发全局崩盘!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臣宁愿议和也不想开战。

而他们的想法,代表的是整个大蓝朝精英阶层的意志。

人心不齐,战事岂会顺利?

这一战还未开打,已经蒙上了一层阴霾。

风雨欲来,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