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后缓缓拔出腰间的佩刀,刀光一闪,寒芒刺目。
“我身为贵霜之主,不能保全国家,愧对列祖列宗,愧对贵霜百姓。今日,我当以死谢罪!”
说完,他毫不犹豫地将刀刃刺入自己的胸膛,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一代帝王,就此陨落于山头之上。
华夏的骑兵们见状,无不为之动容。他们虽是敌人,却也敬佩这位帝王的勇气与决绝。贵霜的将士们望着阎膏珍的尸体,悲愤交加,但最终还是在将领的劝说下,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地投降。
阎膏珍的死,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贵霜帝国本已风雨飘摇,如今皇帝自杀,精锐尽失,整个帝国瞬间土崩瓦解,如同玉盘碎了一地,再难复原。
十月,对着可彦的大军向着富楼沙进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贵霜帝国的都城富楼沙,曾经是繁华与荣耀的象征,如今却笼罩在一片哀伤与混乱之中。消息终于传回了贵霜帝国的核心,城中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满了黑色的布条,仿佛是这座城市沉重的哀悼。战争的残酷,让每家都有人战死沙场,哭声四起,回荡在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上空,如同无尽的挽歌。
帝国的上百贵族们,面对国家的危局,意见分歧,争论不休。一部分贵族主张继续与华夏作战,他们坚信贵霜的荣耀不容亵渎,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扞卫国家的尊严。另一部分贵族则主张投降,他们深知贵霜的国力已无法支撑这场战争,与其玉石俱焚,不如保存实力,等待复兴的机会。
然而,分歧最终演变成了公开的对抗。主降派与主战派的贵族们,公然翻脸,双方人马在富楼沙的城中展开了激烈的混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昔日的繁华之地瞬间沦为人间炼狱。乱军之中,火势蔓延,整个富楼沙被熊熊烈火吞噬。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曾经无比美丽的城市,最终化为一片灰烬。
主降派的贵族们,在混乱中派出信使,秘密联系华夏的可彦,表示愿意归顺,以求保全性命。而主战派的贵族们则退回自己的属地,重新集结兵力,准备抵御可彦的进攻。他们誓言要为贵霜帝国的未来而战,即使前方是无尽的黑暗。
随着主降派与主战派的分裂,整个贵霜帝国陷入了彻底的混乱。各地的贵族们纷纷自立为政,有的响应主战派,有的投靠主降派,还有的趁机割据一方,自立为王。造反与犯罪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帝国,各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命财产毫无保障。
贵霜帝国,这个曾经横跨中亚与印度的庞大帝国,如今却在内乱与外患的双重打击下,分崩离析。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如同被风吹散的尘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富楼沙的废墟之上,只剩下僧侣的身影,他们在吟唱着往生咒,安慰所有的死者,也在诉说着一个帝国的悲歌。
可彦只是一路推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草原的规矩,而华夏国的五十亩田法,汉文字和新拜火教,是所有攻占城市第一时间要执行的东西。当然,可彦手下留情了,他允许贵霜帝国原来贵族,凡只要投降华夏,能保留现在的土地,但从此不能再增加一丝一毫。当然,新生人口,可以再获得五十亩确权。
华夏军就像是镰刀,很慢,但是很稳,一点点的铡过贵霜帝国的所有城市,他们行动很慢,但是此时的贵霜已经毫无斗志,更无法组建起巨大的军团,所有城市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九月底,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入口,在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汇处,海峡的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三条罗马战舰正缓缓巡航于这片狭窄而重要的水域。它们是罗马海上力量的象征,高大的桅杆上飘扬着罗马帝国的旗帜,战舰上的士兵们警惕地巡视着四周,守护着这条连接两大海域的咽喉要道。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一切如常之时,海平线上突然出现了一抹异样的色彩。那是一片鲜红,如同朝霞般绚烂,却又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威严,古塔让所有美洲舰船刮起红色的旗帜,代表这一次誓死决战,每战不退。罗马士兵们纷纷举起手,遮住阳光,试图看清那遥远的景象。随着距离的拉近,他们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震撼。
一百条海船,如同海浪般从海平线上跳跃而出,它们的桅杆高耸入云,船帆在海风中猎猎作响。最为醒目的是,每艘船上都高高悬挂着华夏国的战旗。那旗帜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宣告着一种全新的力量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