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说道,“过几个月,美洲还会运来棉花,那时就有了,要孝敬父母,就打赢战争,分田地,有粮食产出,才有钱购买棉衣,不是吗?”
士兵们高呼为了田地和棉衣,场面无比搞笑,也让人心酸。
高进亲自率领部队,冲在最前面,鼓舞着士气。
东汉,战乱频仍,然冬日作战,素来鲜见。盖因天寒地冻,士兵衣衫单薄,难以御寒,行军打仗皆成难事。寿春城的守军,亦遵循着这惯例,每至冬季,便放松了警惕,只盼着春暖花开再迎战事。然而,这一年的冬天,却格外不同。华夏国竟大举进攻,六万大军如冬日里的狂风,席卷而来。寿春城的守军接到消息,无不震惊。他们难以置信,华夏国竟会选择在如此严寒的季节出兵,这在以往的战事中,简直是闻所未闻。震惊之余,守军将领急忙派人向洛阳求援。信使冒着风雪,日夜兼程,只为将这紧急军情传达。与此同时,寿春城内也忙碌起来,开始在四周征召临时军队。
于此同时,随着南海周边的局势安定,南海城尔青再次向美洲移民,这一次派出二十条新建造的排水量高达两千吨的大型海船,每条海船可以运载两千人,共四万移民将在两个月后,抵达两洋城。
此时的洛阳呢?
公元 122 年,对东汉王朝来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这一年,内部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外部边境告急,一片混乱。
夏四月,京师地区及二十一个郡国遭遇了严重的雹灾。冰雹如拳头大小,铺天盖地般砸向大地,农作物在冰雹的袭击下,瞬间变得残破不堪。原本翠绿的庄稼地,转眼间变得一片狼藉,颗粒无收。百姓们望着被毁的庄稼,欲哭无泪,粮食减产已成定局,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
同年,京师地区及二十七个郡国又遭受了涝灾和风灾的侵袭。暴雨连绵不断,河水暴涨,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村庄。狂风呼啸,吹倒了房屋,折断了树木。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这些自然灾害的频发,进一步加剧了东汉王朝的社会动荡。百姓们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而外部的威胁也接踵而至,长安被围困,寿春告急,东汉王朝的统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年里,东汉王朝的军队疲于奔命,既要应对内部的自然灾害,又要抵御外部的敌人。然而,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士兵们缺乏御寒的衣物,在寒冷的冬天里艰难地作战。边境地区的守军更是苦不堪言,他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进攻,还要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折磨。
公元 122 年的东汉王朝,内忧外患,灾难重重。这一年,成为了东汉王朝走向没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公元122年12月1日,长安城。
王武,长安城东汉守军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兵。他本是城外一个农户的儿子,因生计所迫,不得不投身军旅。往昔的长安城,何等的繁华昌盛,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王武虽身处军营,却也时常能在休憩时分,去城中感受一番热闹。可如今,这座城池却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与混乱之中。
那一夜的炸营事件,至今仍让王武心有余悸。本应安静的军营,突然变得嘈杂混乱,士兵们在睡梦中被惊醒,许多人甚至在慌乱中自相残杀。待到天明,清点伤亡,四万长安守军,竟死伤超过一万五千人。王武看着那一具具熟悉的尸体,心中满是悲凉与恐惧,士气也在这一夜之间,降到了冰点。
12 月一日凌晨,天色还是一片漆黑,王武就被将领叫醒,紧急登城防守。当他站在城头,望着城外那密密麻麻的华夏国大军,心中更是充满了绝望。二十一万华夏国大军,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将长安城团团围住。数百门火炮在晨曦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王武感到一阵阵的寒意。
随着一声巨响,火炮开始轰击长安城城区。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砸在城墙上,炸起冲天的尘土和石块。王武紧紧地抱住头,躲在城墙的角落里,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整个城市都在炮击中摇晃。他害怕极了,这种恐惧让他失去了斗志,他偷偷地扔掉武器,脱掉战衣,趁着混乱,溜下了城墙,躲进了一处民居。
王武缩在民居的角落里,身体不停地颤抖。他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听到房屋倒塌的声音,听到人们的惨叫声。他不敢出去,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求战争快点过去。他想起了家乡的父母,想起了自己曾经在田野里劳作的日子,那是多么的平静和美好。他多么希望能再次回到那样的生活,远离这残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