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厦将倾,全是独木!

一时间,祠堂内议论纷纷。有主张奋起抵抗者,他们热血沸腾,认为杨氏男儿当以死守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有主张暂避锋芒者,认为当下敌强我弱,不宜硬碰,应保存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大计。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祠堂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吾等不可忘却,我杨氏一族乃汉室忠良之后,忠义二字,刻于骨髓。”一位中年男子站了出来,他声音沉稳,目光坚定,“然,盲目抵抗非明智之举,当审时度势,寻出一条既能保全家族,又能坚守忠义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众人皆陷入沉思。是啊,忠义不可丢,但家族的未来亦不可不顾。一时间,祠堂内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窗外,春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却丝毫无法缓解族人心中的焦虑与沉重。

此刻,杨氏一族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左是血战到底的悲壮,向右是忍辱负重的艰辛,而前方,则是未知的命运。他们深知,今日之抉择,将决定杨氏一族未来的走向,是湮灭于历史的尘埃,还是浴火重生,皆在此一举。每一个杨氏族人的心中,都在默默祈祷,愿祖宗庇佑,为家族指引一条光明之路。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弘农杨氏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分出一半家人,散于各地,以防万一。这个决定并非轻易做出,每一个被选中分散的家人都怀揣着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与不舍,但他们深知,这是为了家族的延续与传承。

分散的家人带着家族的嘱托和希望,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他们有的向北,奔赴广袤的草原与山川;有的向南,去往温暖湿润的水乡泽国;有的向西,探寻那神秘而遥远的边陲之地。他们深知,此去或许再难相见,但为了家族的火种能够在乱世中得以保存,他们义无反顾。

而留在主家的成员,则肩负起了与袁华谈判的重任。他们明白,这是一场关乎家族命运的较量,必须全力以赴。

谈判的那一天,气氛略显凝重。袁华带着他的心腹谋士和精锐卫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弘农杨氏的主宅前。主家的长辈们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口,迎接袁华的到来。

进入正厅,双方分宾主落座。袁华微微抬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杨氏众人,笑意盈盈。他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诚挚:“杨氏一族,学识无双,今日得见,是我的荣幸。”

主家的长辈微微躬身,神色从容地回应道:“袁公缪赞。杨氏家族深知时势艰难,也愿意顺应潮流。我们愿意归降袁公,遵守人均五十亩土地令,让族人得以安居乐业。然而,东汉乃华夏正统,我们杨氏家族深受皇恩,绝不能参与对东汉的战争。”

袁华听了,微微一怔,随即大笑起来:“哈哈,杨氏一族果然有骨气!我倒也佩服。”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赏,“杨氏家族在天下间的威望和影响力,本人一直都十分看重。你们能坚守自己的原则,这一点让我很是钦佩。”

杨氏众人听了袁华的话,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刮目相看。他们原本以为袁华会借此机会刁难他们,没想到他却如此通达。

袁华接着说道:“杨氏家族的归降,对本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你们家族的人才济济,定能为华夏的大业添砖加瓦。至于东汉的战争,本公也无意让你们卷入其中。只要你们安心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和族人,一切好说。”

主家的长辈连忙起身,躬身谢道:“多谢袁公的体谅和包容。杨氏家族定当谨遵袁公的教诲,不负袁公的期望。”

袁华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坐下。接下来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双方就一些具体的事宜达成了共识。

待到袁华离去,有族人问老者,“那一半族人,可需要找回?”

老者摇头,说道,“让他们,散于天地吧!此天下动荡,谁又说的准未来的变动?”

这一刻,所有世家其实都已经觉得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袁华和赵林从弘农杨氏回到军营的路上,说道:“他们其实都觉得自己是那一根独木,但都无决死抗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