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归宁梦暖

大年初四,晨曦微露,天边泛起鱼肚白,薄雾笼罩着大罗镇。

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在白雪皑皑的道路上缓缓前行。车轮滚动发出的辘辘声,仿佛是一首悠扬的乐曲,伴随着马车的前进,碾碎了沿途厚厚的积雪。

车厢内,罗氏斜倚在柔软的垫子上,她的目光透过车窗,投向远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坐在她身旁的,是她的丈夫卓武邦,他静静地看着罗氏,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似乎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悦。

马车的前方,是二儿子卓振东,他熟练地驾驭着马匹,手中的缰绳轻轻一挥,马车便稳稳地向前行驶。而在马车的两侧,长孙卓青龙和小孙子卓青麟则各自骑着一匹骏马,他们身姿矫健,神情严肃,宛如忠诚的护卫,守护着马车中的家人。

罗英,这位年近不惑的女子,出现在这个世界时,已经历了许多沧桑。在原世界中,她 17 岁便出嫁了,从此离开了娘家。然而,娘家却在战乱中衰败,父母双双离世,年幼的弟弟也不知去向。回娘家,成了她一生中最期盼的事情。

每逢大年初四,外嫁女归宁之日,她的心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地牵引着,难以平静。她常常试图用忙碌来掩盖内心的思念,但那股深深的牵挂却始终萦绕心头。

如今,人生竟然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而更让她欣喜若狂的是,她得知自己的父亲也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消息如同春风拂面,让她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探望。

终于,她的愿望得以实现。丈夫卓武邦、二儿子卓振东以及两个孙子卓青龙、卓青麟一同随行,陪她踏上了归乡之路。这一路上,她的心情格外愉悦,嘴角不时地上扬,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大儿子鼎中尚未现身,三子沐西和四子宿北还驻守在大隅县,五子出继给了林平之,二孙青牛因为码头转运任务繁重,无法脱身,三孙青虎新婚不久,不忍别离,也未能一同前来。尽管心中略有遗憾,但归宁的喜悦还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那一丝丝的遗憾渐渐冲淡。

在初二这一天,天还未亮,一家祖孙五人便已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他们来自交河镇,目的地是大罗镇锦罗府。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他们一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地赶路。

经过一整天的疾驰,他们终于在当晚抵达了卓山乡剑门村。尽管路途遥远且艰辛,但五人都没有丝毫抱怨,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目标。

到达剑门村后,五人稍作休整,便在初三清晨再次启程。这一次,他们不仅要面对顶风冒雪的恶劣天气,还要继续前行近二百里的路程。然而,他们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驱车从卓山乡剑门村一路赶到大蔡乡临江码头。

终于,在初四的早晨,他们来到了临江码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包了一条渡船过江。渡过江后,马车继续在平坦的雪道上前行。道路两旁的田野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宛如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在这寒冷的旅途中,卓青麟以年纪小,身体较为单薄,无法抵御严寒为由,趁机挤进了马车里,躲避风雪的侵袭。一进入马车,他便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开始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奶奶,你印象中的老外公长啥样啊?”

罗氏看着可爱的孙子,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轻轻地摸了摸卓青麟的头,回答道:“你马上就能见到他啦,老外公的外貌和你父亲非常相似呢。”

在外驾车的卓振东闻言,笑着回头望了望马车上的布帘,温声道:“妈,您别急,咱稳稳当当地赶路,晌午前准能见到外公。”

卓武邦见状,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温柔的笑容。他轻轻地拍了拍罗氏的手,仿佛在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拍虽然无声,但却充满了关切和安慰。

时间悄然流逝,临近晌午时分,大罗镇那高耸的城墙逐渐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远远望去,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威严而庄重。

镇口处,一棵古老的槐树下,几个身影正焦急地张望着。当他们看到卓家的车队缓缓驶来时,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的笑容。

罗氏的眼眶不禁一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急忙掀起车帘,探出身子,高声喊道:“爹,我回来啦!”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思念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