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
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
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
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
从此文可以得知,诸葛亮对光武帝刘秀帐下的谋士,评价很高,认为光武麾下之云台二十八将,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都堪比高祖刘邦手下的张良、韩信、陈平诸人。
诸葛亮对这些文臣武将的认同,表明其对于东汉初年这段历史相当熟悉。而光武帝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大部分都是当时的“帝乡”南阳人。
综上可知,“隆中”一地就在今襄阳城西不远处,在三国时期,此地确实属于南阳郡之范围。
因为南阳在东汉时期的广泛知名度,诸葛亮言“躬耕于南阳”,不仅是很明晰的表达,更是孔明光复汉室这一雄心壮志的潜在反映。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那里山峦起伏,三顾堂、武侯祠等建筑掩映在山林之间。
走进古隆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三顾堂内,简朴而庄重,让人感受到刘备的诚心与决心。
武侯祠内,诸葛亮塑像屹立,他手持羽扇,神态自若,仿佛仍在运筹帷幄之中。
细雨中的古隆中更显得宁静而神秘,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听着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无论是春天的花香、夏天的绿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古隆中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一个文化的传承。
“魏王....!”
“魏王.....?”
思绪飘飞的张奉,突然被郭嘉的呼唤声惊醒!
张奉前世为人,曾经去过古隆中,这才陷入到回忆中。
此刻想起这些事情,不由得陷入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