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三品,第十四剑,百官针对,新的危机!

江玄点头:“你的十三剑,应该是在家传十三剑的基础上,融入了各家武学剑道,藉此才悟出剑意的吧?”

燕十三承认,十三剑确实是这样来的。

“施展一遍我看看。”江玄说道。

关乎自身剑道,燕十三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摄取地上一根树枝,开始演练。

他也没有藏私,江玄也已经悟出剑意,早已脱离了技艺范畴,又岂会在意他的剑法?

而且,他自信,十三剑虽强,但真正强的,是他燕十三!

唰唰~

一根树枝,却被舞得虎虎生威,充满杀伐,几乎每一剑都是奔着取人性命去的,没有任何多余的技巧。

江玄也不奇怪,毕竟燕十三本就是杀手出身。

“果然……”渐渐地,江玄看出一些门道,暗暗点头。

很快,十三剑演练完毕,燕十三看向江玄,眼神问询。

“你的十三剑,共有十四种变化,你想突破剑道第二境,其核心,恐怕也就在于这第十四剑。”

轰!

燕十三愣神,脑子里一声炸响。

悟出剑意之后,他对剑道感悟更上一层楼,自然也能够感觉得出,他的十三剑有第十四种变化。

可他并未在意。

因为都已脱离了技巧层次,再去在意剑法的变化,也没什么意义。

可现在江玄却说,这第十四剑,能令他步入剑道第二境?

这个问题,他并不是想不到,只是之前从未往这个方面想过。

如今经江玄一点,顿时就让他拨开了心中的云雾。

是啊,虽然已经脱离了技巧层次,可这并不代表,不能再练技巧。

他本就以十三剑成名,以十三剑成就意境,那么为何不能继续以十三剑提升剑道境界呢?

“十四剑……”燕十三喃喃,眼中光芒闪烁。

参悟意境是一条路,第十四剑,也是一条路么?

许久,他看向江玄,深吸口气,点头道:“我会尝试。”

江玄颔首。

在原著中,燕十三就是在领悟了第十四剑以后,可与谢晓峰一战,悟出第十五剑,更是可杀谢晓峰。

只是最后他放弃了这一剑,宁愿自杀,也不愿这不属于人间的一式剑法出世。

有些类似于,剑圣独孤剑的剑二十三,都是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人间的一剑。

刚刚看到燕十三的剑意,他才想到此事,因此出言提点一下。

若燕十三真能藉此更进一步,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那第十五剑又是怎样的?”燕十三追问,眼神有些炽热,他自己的剑,他都未曾想过,还能有第十五剑。

江玄摇头:“不知。”

“不知?”燕十三有些傻眼。

“我只是觉得,你的十三剑,应该不止于此,具体能够走到哪一步,还得看你自己。”

江玄说罢,摇了摇头,闪身往镇上而去。

燕十三站在夜风中,皱眉沉思片刻,也无奈摇头,跟了上去。

剑道这种事,非一朝一夕所能领悟。

不过,有了目标就好。

不久后,两人回到晓月楼。

天已大亮,锦衣卫也早已在此等候。

今日,他们准备北上回京。

昨晚辰州那边就有消息传来,辰州城已破,他们的任务完成了。

至于接下来清理白莲教残余教众和赈灾重建等事务,自有其他人会去做。

“师父!”林平之上前行礼。

江玄点头,问道:“人来了吗?”

林平之正想开口,一个窈窕的身影便从里面走出,上前微微一礼:“参见大人。”

女子一席淡绿长衫,容颜秀丽,正是任盈盈。

在她身旁,还跟着五毒教的蓝凤凰。

三天前,任我行也成功除掉了杨莲亭,重掌日月神教,带人回到苦海镇拜见。

江玄也未食言,让他自己去处理苗人的叛乱,只要不引起大的动荡,日后不会再对日月神教动手。

也就是说,只要日月神教从此不再与朝廷为敌,便可光明正大行走江湖,不会再遭遇朝廷通缉。

相当于从地下转到了明处,有了官面上的保护。

但为了以防万一,江玄还是准备将任盈盈带走,相当于质子。

要是日月神教阳奉阴违,任盈盈自然是第一个死。

任我行自然明白江玄的意思,就这样一个女儿,他虽然不舍,却也不敢拒绝,只能忍痛应下。

任盈盈当然也清楚自己存在的意义,对此并未有何意见,只要能保住爹爹和日月神教,她做什么都愿意。

而且在她看来,江玄身份不凡,若能得其相助,说不定能慢慢改变苗人的地位。

所以,当爹爹与她说起此事时,她没有犹豫便答应下来。

至于蓝凤凰,则是附送的。

一个人离开家前往京城,终是有些孤单。

“都准备好了?”江玄询问,瞥了眼任盈盈旁边的蓝凤凰,也未多说什么。

“嗯。”任盈盈点头,

“走吧。”

江玄颔首,进去随意收拾了一下东西,便带人离开苦海镇,往回京之路赶去。

白莲教之乱,结束了。

……

京城。

自新帝登基、阉党覆灭。

这半年多以来,内外战事频发,打得朱由检猝不及防,手忙脚乱。

所幸,他听取江玄和百官的建议,重新启用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稳定了辽东局势。

半个月前,西北又传来捷报,在洪承畴和秦良玉的合力围攻下,闯军首领高迎祥、马光裕等人身死,张献忠兵败降明,只剩高迎祥的侄子李自成带着数十名残部逃出生天,躲入山中。

西北剿匪大捷,总算是给这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打了一剂强心剂,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同时也让朱由检长松了一口气。

如今,就只剩湖广的白莲教,内乱便彻底平定了。

但由于江玄在开封府所查出的赈灾银被贪污,和洛阳福王结党营私,纵容鲁豫各地世家大族侵占军屯田亩、欺压百姓一事,却让得朱由检又升起了无尽怒火。

这段时间,北镇抚司不断有情报从各地陆陆续续传来。

整个鲁豫两省,乃至于全国各地,世家大族侵吞田地、勾结本地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屡见不鲜。

所侵占的田亩之多、贪污的数额之广,触目惊心。

这也让朱由检更加暴怒。

各种证据齐全之后,朱由检再也忍不了,直接下令让北镇抚司与三法司一起查办,接连拿下了朝中十几位大臣。

其中甚至包括两位内阁大臣。

赈灾银的贪污案,就是这两个内阁大臣的手笔,之前卢象升等人上奏的折子,也是被他们压下来的。

阉党刚刚覆灭,这些人就敢继续贪墨赈灾银,蒙蔽圣听,这简直是犯了朱由检的大忌,让他不由又想起了曾经被阉党欺压得连王府都不敢迈出一步的日子,简直越想越气,忍无可忍。

在查办结果出来以后,他不顾朝臣的劝阻,直接令北镇抚司出手,杀了个人头滚滚。

此事让得朝堂震动,人人自危。

在得知北镇抚司还在调查各地世家大族侵占军屯田亩和百姓农田一事后,许多官员更是大惊失色。

短短十来天时间,朝中大大小小官员,接连上书劝阻,或死谏、或弹劾,不想再让北镇抚司继续查下去。

显然,朝中这些人,没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其他齐楚浙等党派,哪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

侵吞军田、农田之事,就算他们自己没参与,可他们背后的家族,多多少少都有人私底下干这种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事儿如果真的严查,整个朝堂上下都得经过一番清洗,继而整个大明都会陷入巨大的动荡。

朱由检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那些被侵占的军田、农田,可都是国家的财产,换句话说,也就是他朱由检的财产。

田地被世家大族侵占,就意味着财政税收会变少,也就是自己的收入会变少。

这让他如何甘心?

最终经过商议,朱由检决定不再追究罪责,但所有世家大族侵占的军田、农田,必须全部一一丈量统计,还归地方卫所和百姓手中。

可都已经吞进嘴里的肉,谁会甘心吐出来?

这几日,朱由检一直在与百官扯皮,但一直未曾商量出个结果。

今日亦是如此。

与百官一番争吵过后,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牙齿都要咬碎了。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这皇帝究竟有多难当。

不管做什么事儿,没有百官的同意,几乎是寸步难行。

所幸他还掌控了东厂和锦衣卫,有了自己的眼睛。

否则,朝堂大事,他只怕连插手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个道貌岸然的狗东西,不知道胆子有多大,不知道瞒着他做了多少蝇营狗苟之事!

“皇上,臣还是那句话,如今阉党刚刚覆灭不久,皇上也刚宣布大赦天下,只诛恶首、协从不问。”

“此事牵扯甚广,若皇上执意清查此事,再动刀兵的话,必会引起我大明动荡,国内战火必会再次蔓延,还请皇上三思!”

一名阁臣声泪俱下,极力劝阻,仿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明考虑。

要不是北镇抚司已经查到,此人背后的家族也侵吞了大量军田的话,朱由检说不定还真信了。

但现在,他只感觉到恶心。

这些个王八羔子!

“还请皇上三思!”

不少大臣同时出声,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朱由检目光阴冷,看向杨嗣昌等一干中立党官员,问道:“杨爱卿,你们呢?对这事儿有何看法?”

“皇上,臣……臣觉得黄大人所言有理,眼下战乱未定,不应再动刀兵,大肆清查。”

杨嗣昌硬着头皮回答。

他虽然不惧丈量田亩,可这事儿真的太大了,万一引发动荡,他负不起这个责任。

朱由检呼吸急促了几分,咬牙说道:“不论如何,所有世家族群,包括各地藩王,所侵吞的田地必须要还回来,这是朕的底线!”

几名阁臣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内阁首辅韩旷不着痕迹点头,上前说道:“皇上,这些事情,都是阉党持政这些年所遗留下来的隐患,毕竟当时的环境,皇上也清楚。”

“就算要丈量田地,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事儿,臣倒是觉得,此事可以先放一放。”

说的倒是轻松!

阉党都已经亡了,现在轻飘飘一句话,就想把所有事情推到阉党头上?

朱由检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问道:“那韩爱卿有何看法?”

韩旷正色道:“眼下战乱未定,臣觉得,应该先平定白莲教内乱和辽东战事,收回被清军侵占的辽东半岛,待朝政大局稳定之后,再来处理国内之事。”

“臣附议!”

一名大臣走出,肃然说道:“皇上,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西北闯军虽然已经被灭,但白莲教内乱,已持续将近一年。”

“整个鲁豫湖广三地,乃至江南大部分地区,都被白莲教搅得一片混乱、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