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诡城

翌日。

黎明前的吉安城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皇甫嵩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铁甲上凝结着细密的露珠。他凝视着这座被红莲教占据的城池,城墙上的火把如同恶魔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猩红的光芒。

晨曦初露,淡淡的光晕为吉安城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衣。然而,这份宁静却被城外密密麻麻的燕军打破,肃杀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燕军此次出征,气势如虹。

号称十万大军兵分多路,目标直指各路的红莲教叛军,此时,北路军燕军,主力军一万左右辅兵五千人,如同钢铁铸就的洪流,在吉安城外列阵。他们的甲胄在晨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战旗随风猎猎作响。

皇甫嵩派出的使者骑马来到城下,高声宣读劝降书:“城中乱民听着!皇甫将军有令,只要你们开城投降,交出首恶,其余人等可免一死!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城头上,赵铁柱冷笑一声,拉弓搭箭,一箭射在使者马前:“滚回去告诉皇甫嵩,要打便打,少废话!“

使者慌忙调转马头回营。不多时,城外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只诛首恶,胁从不问!“

这整齐划一的喊声如同无形的利剑,刺入守城叛军的心里。不少人面露犹豫之色,偷偷看向伍长。

伍长,厉声喝道:“别听官军蛊惑!我们杀了知府,屠了城池,哪有什么'胁从'?都是死罪!唯有死战,或有一线生机!“

他命人将城中最后几百坛酒搬上城墙,分给众人:“喝!喝了这碗壮行酒,今日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亡!“

不少人饮酒壮胆,但眼中的恐惧并未消散,眼角余光看着身后,一队队红莲教督战队的教兵,众皆默默无言。

——————

皇甫嵩立于军中军军阵前方,厚重的玄铁战甲在残阳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幽光,宛如一尊来自远古的战神。他腰间悬挂的青铜剑,历经无数沙场的磨砺,此刻也在暮色中隐隐散发着肃杀之气。

“全军列阵!”皇甫嵩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传令兵不断挥舞阵旗,燕军精锐立即停下脚步,原本整齐的脚步声戛然而止,只剩下铁甲相互碰撞发出的细微声响,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

燕军迅速变换队形,犹如训练有素的精密机器。盾牌手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迅速在前排聚拢,将手中的精铁盾牌高高举起,相互交错,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盾牌表面雕刻的燕军图腾在夕阳下狰狞可怖,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震慑着敌人。弓箭手们则在盾牌手身后有序排列,利箭搭上弓弦,目光如鹰隼般锁定着城头,只待一声令下,便将万箭齐发。

攻城器械也在士兵们的奋力推动下,缓缓被推至阵前,巨大的云梯、厚重的冲车,每一件都彰显着燕军强大的攻城实力,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显示出这支军队极高的训练水平。

韩冲策马奔至皇甫嵩马前,甲胄碰撞声混着粗重喘息。他压低嗓音道:“将军,昨日斥候探遍方圆二十里,不见伏兵踪迹。“顿了顿,喉结艰难滚动:“但斥候发现十多处新翻的土坑,泥土尚带湿气......他们连挖数尺,底下层层叠叠堆着尸体,粗略估算,至少两万余众。“

皇甫嵩摩挲着剑柄的指节骤然发紧,青铜螭纹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可是屠城?“

“是。“韩冲微微颔首:“尸体都穿着粗布衣服,男女老幼皆有,当是城中百姓无疑。”

皇甫嵩眉头紧皱,眼神微微眯起。

又一副将策马而来:“将军,斥候回报,东城门守军不足三千,且多为未经训练的乱民。我军一个冲锋便可拿下此城。”

皇甫嵩没有立即回应,端起千里镜,目光如炬地观察着城墙,城头上人影晃动。

那些守军虽装备简陋,却透着一股诡异的秩序,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狂热而坚定的光芒,不似寻常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