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追查

“嵩阳盟伪造香灰银案,就是为了让朝廷误以为少林通匪。“君宝将银锭与密旨并列,忽然发现银锭纹路竟与圣旨龙纹严丝合缝,“二十万两善款根本没出京城,他们用当年的旧模铸了假银,就是为了逼朝廷重启...剿匪密旨。“

雷声中,监寺忽然狂笑扑向密旨:“重启密旨需要少林信物,而老方丈的念珠...就在觉迟房里!“君宝猛地转头,却见觉迟不知何时已握紧念珠,每颗佛珠上都刻着不同的赈灾银库编号。

“你早就知道。“明远盯着觉迟泛红的眼眶,忽然想起去年冬至,这向来冷脸的大师兄曾偷偷在山门前给流民施粥,“所以才故意让我偷换账册,引嵩阳盟露出尾巴。“

哑僧的袖箭抵住监寺咽喉时,暴雨忽然骤停。觉迟将念珠按进密旨暗槽,龙纹银锭自动嵌入凹槽,露出夹层里的血书——正是二十年前方丈临终忏悔,指认嵩阳盟盟主与监寺合谋的铁证。

“原来真正的内奸...是我们对苦难的视而不见。“君宝望着明远锁骨下的刀疤,想起藏经阁倒掉的素斋,忽然解下僧袍披在少年颤抖的肩头。远处传来马蹄声,是朝廷钦差带着御林军的灯笼在雨雾中明明灭灭。

钟楼铜铃重新响起时,明远看见觉迟将念珠分给流民出身的弟子,哑僧则往他掌心塞了块碎银——背面刻着“血滴子“的新暗号。君宝摸着腰间玉佩,发现“惊鸿“二字不知何时被磨得温润,像极了山脚下孩子们接过馒头时,眼里亮起的光。

三长老的拐杖滚落在地,龙头嘴里掉出颗泛黄的莲子——那是二十年前赈灾银案的第一笔赃款所购。觉迟捡起莲子,忽然想起哑僧初来少林时,总在厨房熬一种极苦的药粥,说是能“清人心头的垢“。

晨雾漫过嵩山时,新铸的青铜钟鸣声响彻十里。明远摸着颈间残留的假血,忽然笑出声来:“原来最锋利的钩子,不是计谋,是让恶徒以为...我们和他们一样脏。“

君宝望着山下逐渐苏醒的村落,想起哑僧说过的话:“江湖不是棋盘,是千万人踩出来的路。“他握紧觉迟递来的新竹牌,上面赫然刻着“惊鸿“二字——这次不是暗号,是少林新立的“济民堂“字号。

钟鸣中,嵩阳盟的火把在山脚下渐次熄灭,像从来不曾存在过。只有藏经阁烛火依旧,《达摩易筋经》扉页新添一行字:“佛渡众生,先渡人间烟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