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道源问津

修仙修傻了 普广111 1314 字 7天前

老子微微抬起头,目光平和地看着他们,声音低沉而醇厚,犹如洪钟鸣响:“远方来客,既有所求,可坐下言说。”

怡宝率先开口,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仰的光芒:“老君,您所着《道德经》,开篇便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深奥玄妙,弟子愚钝,难以彻悟其中真谛。道究竟为何物?它无形无象,却又似主宰着世间的一切运行,这该如何理解?”

老子轻轻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道者,乃天地万物之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非寻常可言之物,亦非固定之名可冠。道如那浩渺之苍穹,包容万象;似那深邃之沧海,孕育万物。世间诸般变化,皆循道而行。就如日月交替、四季轮转,皆有其内在之道。人们日用而不知,行走坐卧、呼吸吐纳,皆在道中。”

小普思索片刻,问道:“老君,您言‘无为而治’,然于世间,若无为,如何推动社会之进步,如何保百姓之安宁?此与儒家之积极入世似乎大相径庭,又该如何平衡?”

老子微微摇头,说道:“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自然之理,不强行干预。犹如那农夫耕种,依时节播种、浇水、施肥,不过分强求,作物自会生长。为政者若能无为,减少苛政与扰民之举,使百姓自然发展,社会自会趋于和谐。儒家入世,有其积极之处,然若过于刻意,恐失之偏颇。道儒二者,恰似阴阳两极,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平衡之道,在于明了何时可为,何时当止。”

怡宝又问道:“老君,《道德经》中云‘柔弱胜刚强’,在这世间,强者为尊似乎才是常理,为何柔弱反而能胜刚强?”

老子站起身来,缓缓踱步,说道:“柔弱者,看似无力,实则蕴含着无穷的韧性。水至柔,然滴水可穿石;风无形,却能拔树摧屋。世间万物,刚者易折,柔者长存。就如人之处世,过于刚强易遭挫折,若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往往能于困境中寻得出路。且柔能包容万物,刚则易排斥异己。”

此时,小普恭敬说道:“老君,吾等对《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亦深感困惑,还望老君开示。”

老子神色平静,正欲开口,

怡宝忍不住轻声问道:“老君,这‘天地不仁’听起来甚是冷酷,天地若无情,为何世间又有诸多生机与美好?”

小普轻拉怡宝衣袖,示意她莫要打断,但眼神中亦有对答案的期待。

老子并未在意,依旧缓缓道来:“天地之道,公正无私,视万物如一,无有偏爱。天地运行,依自然法则,不会因某物或某人而改变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会因蝼蚁之微而停,亦不会因虎豹之强而偏。”

怡宝似懂非懂,微微皱眉,小普则在一旁沉思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