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如法受持分

修仙修傻了 普广111 3032 字 21天前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否?”

小普抬眼望向远方,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三千大千世界那无比广阔、浩瀚无垠的景象。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的星系在宇宙中闪烁,无数的世界在时空的长河中沉浮。他心中暗自惊叹:“三千大千世界,那得是多么广袤无垠啊!里面的微尘,恐怕数都数不清吧。世尊问这个问题,肯定不只是简单地在探讨微尘数量的多少,以世尊的智慧,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呢?”小普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但更多的是对答案的渴望。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小普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随后突然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世尊说诸微尘,并不是真的有实实在在、独立存在的微尘,只是我们为了方便认知和描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微尘。世界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有个固定不变、永恒真实存在的世界,只是各种因缘和合,在特定的条件下,看起来像个世界,于是我们就叫它世界。这是在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由各种条件凑到一起产生的假相,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我们可千万不能被这些表面的相给欺骗了,一定要努力看到背后的真相。就像我们平日里看到的高山大海、花草树木,看似真实坚固,实则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那些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也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小普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心中对世间万物的本质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凭三十二相见如来否?”

小普心中猛地一动:“三十二相,那可是如来庄严无比的外在形象,每一种相都代表着如来的一种功德和智慧。可世尊这么问,难道不能仅仅依靠这三十二相就见到真正的如来?这其中肯定有更深的含义,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小普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期待,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否也,世尊。不可凭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小普默默点头,心中暗自思索:“须菩提尊者说得太对了。如来的真正法身,是超越一切外在形象和概念的存在,它无处不在,又无形无相。三十二相只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根据众生的根性和因缘,示现出来的一种相状罢了。要是我们只盯着这三十二相,就以为这就是如来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必须透过这些外在的、虚幻的相,去领悟如来那无处不在、超越一切的法身。就像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本书的封面去判断它的内容,要深入其中,才能领略到真正的智慧。如来的法身,就像那深邃的夜空,包容万物,却又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破除对这些外在相的执着,去体悟那如如不动的法身。”小普的心中涌起一股对修行的坚定信念,他决心更加努力地修行,去追寻那真正的如来法身。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小普听到此处,心中仿若涌起一股汹涌的热流,情绪变得异常激动。他在心中惊叹道:“用恒河沙那么多的身命去布施,这得是多么伟大、多么不可思议的善举啊!恒河沙,那是数也数不清的数量,以如此多的身命去布施,该能帮助多少众生,积累多少福德啊!可世尊却说,有人受持这部经,哪怕只是里面的四句偈语,再给别人讲解,所得到的福报竟然更多。这《金刚经》的力量也太强大了吧!这说明,传播佛法的智慧,远比做再多的物质布施都要重要得多。物质的布施只能解决众生一时的困境,而佛法的智慧却能照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从根本上解脱烦恼。我可得好好钻研这部经,把里面的智慧透彻地领悟,然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从中受益,都能走向解脱的道路。”小普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金刚经》的智慧传播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法堂中一位年轻的修行者站起身来,满脸疑惑地问道:“世尊,既然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