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佛说百业经第10章 慧心化厄

修仙修傻了 普广111 2420 字 20天前

在小普于村庄声名远扬,用佛法与善举温暖众人的时光里,距离此村甚远的一座繁华城镇,正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这座城镇名为清平镇,以精湛的手工艺闻名遐迩,尤其是精美的木雕与瓷器制作,其产品远销四方,吸引了无数商贾前来采购。

城镇里有一位首屈一指的木雕师傅,名叫陈安。他年过半百,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却仿佛被赋予了魔力。他所雕刻的花鸟鱼虫,每一处羽毛、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能灵动起来。慕名求购者从四面八方赶来,陈安的工坊总是门庭若市。

陈安收了两个徒弟,大徒弟李明,身材魁梧,性格憨厚老实。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来到工坊打扫整理,然后便沉浸在木雕的世界里。他对木雕技艺满怀热忱,常常为了雕琢一个细节,反复琢磨,废寝忘食。小徒弟王虎则身形瘦削,为人机灵聪慧,可性子却十分浮躁,总想着走捷径,快速成名获利,对日复一日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极为不耐烦。

一日,陈安收到邻镇一封极为隆重的邀请信,邀请他前往展示木雕技艺。这是一场盛大的手工艺盛会,陈安深知此次机会难得,能让他的木雕技艺被更多人知晓,也能为清平镇的手工艺行业争光。他满心欢喜地准备行囊,临行前,将两个徒弟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为师这一去,少则半月,多则一月。你们俩要在工坊里用心练习,莫要荒废了技艺。木雕之道,在于耐心与专注,切不可投机取巧。”李明重重地点头,眼中满是坚定;王虎则敷衍地应着,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陈安离开后,李明谨遵师命,每日在工坊中从清晨到日暮,潜心雕琢。他手中的刻刀犹如灵动的画笔,在木材上精心描绘着心中的图案。而王虎呢,起初还装模作样地比划几下,没几天就原形毕露。他坐在工坊里,看着忙碌的李明,心中满是不屑:“这么辛苦,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

一天,王虎在街上闲逛时,偶然听到几个商人在议论一种神奇的药水。据说,这种药水涂抹在普通木材上,能使其纹理瞬间变得如同珍贵的金丝楠木一般,以假乱真。王虎心中一动,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捷径吗?他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售卖这种药水的神秘商人。商人看着王虎急切的样子,狡黠地笑了笑,抬高了价格。王虎咬咬牙,掏出自己积攒许久的积蓄,买下了药水。

回到工坊,王虎趁李明外出采购木材的间隙,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创作”。他将药水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几块普通的杨木上,原本粗糙的纹理渐渐变得细腻,泛出金色的光泽,竟真的有几分金丝楠木的模样。王虎兴奋得满脸通红,他连夜赶工,雕刻出几件看似精美绝伦的木雕作品。

第二天,王虎带着这些伪品来到集市上,摆在显眼的位置。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商人被吸引过来。他们拿起木雕,仔细端详,脸上露出惊叹的神情。“这可是正宗的金丝楠木雕刻啊,工艺还如此精湛!”一个商人赞叹道。王虎心中暗自得意,嘴上却谦虚地说:“小小心意,各位喜欢就好。价格嘛,自然也不会高。”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王虎成功卖出了第一件伪品,赚得一笔丰厚的报酬。

初尝甜头的王虎愈发大胆,他不断制作伪品,生意竟然越来越红火。而李明还蒙在鼓里,依旧在工坊里辛勤劳作。直到有一天,一个老顾客找到李明,满脸疑惑地说:“我之前在你们这儿买的木雕,怎么看着像是假的金丝楠木呢?你们陈师傅的手艺,我是信得过的,可这……”李明心中一惊,连忙安抚顾客,承诺一定会查清楚。

李明开始留意王虎的举动,很快就发现了他的秘密。他找到王虎,一脸严肃地说:“师弟,你怎么能做这种事呢?师父一直教导我们要诚信为本,你这样不仅坏了师父的名声,也对不起那些信任我们的顾客。”王虎一听,心中恼羞成怒,他恶狠狠地说:“你少在这儿假惺惺,你就是嫉妒我生意好,看不得我赚钱。”说完,转身就走,留下李明在原地呆立,满心委屈。

王虎不仅不听劝,还变本加厉,四处散布谣言,说李明嫉妒他,自己手艺不如他,就想抹黑他。一时间,工坊内外流言蜚语不断,顾客们也开始对他们的作品产生怀疑。李明的订单越来越少,他看着空荡荡的工坊,心中满是无奈与苦恼,却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一位云游至此的高僧路过清平镇。高僧法号悟尘,他一袭灰色僧袍,手持禅杖,面容慈祥,眼神中透着洞悉世事的智慧。他听闻了工坊里的纷争,知晓这是人心的贪念与嫉妒作祟,便决定出手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