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声钟,要敲给自己。”师父说。小普点点头,敲响第三声:“当——”这次钟声不再响亮,却像春风化雨,渗进了他的心里。他忽然看见自己的“老僧相”放下了经书,对着枯井微笑,而年轻的自己正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雪花——两个“自己”终于重合,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光点。
魂巢的茧壳应声而碎,小普发现自己正抱着一棵松树,猎人们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他摸了摸口袋,里面多了一片琥珀色的鳞片,鳞片里映着老妇、少女、书生的笑脸,像一场温暖的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到寺里,师父看着鳞片说:“魂巢里的每个魂,都是你的‘镜像’。你救了他们,其实是救了自己心里的‘放不下’。”小普想起钟鼓楼的执念刻痕,忽然明白:原来我们以为的“他人的执念”,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影,就像魂巢的幻境,看似困住了别人,其实困住的是观镜的人。
夜里,小普梦见自己变成了魂巢的守钟人,每当有人敲响铜钟,他就帮着剪断一根执念的线。这些线飘向人间,变成了风筝、蒲公英、许愿灯,带着灵魂的遗憾飞向远方。而魂巢 ,渐渐变成了一座开满鲜花的花园,曾经的牢笼化作了秋千和长椅,供累了的灵魂歇脚。
“执念是茧,也是花房。”梦里的师父说,“当你学会用慈悲做剪刀,茧就会变成蝴蝶的家。”小普醒来时,窗外的雪停了,阳光照在鳞片上,映出一道彩虹,落在他的经书上。
次日,小普把鳞片镶在钟鼓楼的铜钟上,每当钟声响起,鳞片就会折射出七彩光芒,像极了魂巢破茧时的光。他知道,那些被困的灵魂已经踏上了新的旅程,而他也终于懂得:灵魂的自由,不是逃离遗憾,而是学会和遗憾和解,就像雪花落在掌心,虽然会化,但曾经的冰凉与美丽,都是真实的。
此刻,他望着远处的雪山,忽然觉得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小小的魂巢——我们在自己的执念里编织故事,又在别人的故事里学会放下。而修行的意义,就是在这编织与放下之间,找到灵魂的平衡点,让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破茧的勇气,每一次微笑都透着化茧的温柔。
就像那片琥珀鳞片,曾经困住了无数灵魂的梦,如今却成了照见光明的棱镜。原来最坚硬的执念,也能被慈悲的光,磨成照亮前路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