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元13年五月初六,太祖高皇帝册沐玄为滇国公,授滇节度使,世镇滇缅,协和人族、木精灵之谊。公族恪忠尽职,夙夜匪懈,终使滇缅之地,族衅本剧者,渐化昇和,民物蕃阜,蔚为盛焉。”——————————————————《帝国编年史》
晨雾未散,宫道上的露水打湿了战靴。赵泰按住白戬的肩膀,压低声音道:
“记住三件事:第一,按我教你的应答,别节外生枝;第二,济安侯是齐王叔父,一直觊觎王位,若非我赵家十万青州军坐镇,他早动手了;第三——“
远处传来环佩声响,赵泰眼神一凛,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待那队侍卫走远,他才继续道:
“朝中大半都是济安侯的人,你每句话都可能被拿来做文章。记住,多看,多听,少开口。“
白戬刚要点头,赵泰又补上一句:“你那杆炽霆枪的脾气收着点,朝堂上见血,可不是战场那般简单。“
宫门处的执戟郎已开始唱名,赵泰最后整了整白戬的衣冠:“走吧,今日你只需做个木偶,线在我手里牵着。“
朝堂之上,白戬的出现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文官在左,武官在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陌生的年轻将领身上。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唯有济安侯神色自若,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切。
齐王慵懒地倚在龙椅上,漫不经心地挥了挥手:“诸位爱卿,这位白爱卿是孤昨日册封的虎狼将军。此次出征漠南,他立下赫赫战功。孤向来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还望诸位多多照拂。“
话音未落,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便出列奏道:“老臣斗胆进言!“正是户部尚书吕阙克,济安侯的亲家。“此人仅参与一场战役,从军不过两月,就获如此封赏,实在有违祖制礼法!“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济安侯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臣以为,吕尚书此言差矣。“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如今天下动荡,诸侯虎视眈眈。臣仔细研读过白将军的战报,确实是难得的少年英才。“济安侯面带微笑,目光却深不可测,“想当年轩辕太祖天策,不也是破格提拔无名步卒李起为将?后来李起成为一代兵圣,为帝国立下不世之功。殿下此举,正是效仿先贤啊。“
吕阙克闻言,立即躬身退下,不再多言。这出双簧演得天衣无缝,让白戬看得一头雾水。
“本初兄,“白戬压低声音问道,“他们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赵泰目光阴沉,嘴唇微动:“济安侯这是在以退为进。我们刚立军功,风头正盛,他这是要先稳住我们。“他不动声色地扫视四周,“小心些,现在我们在明,他们在暗。“
整个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济安侯的微笑背后,不知藏着怎样的算计。
朝堂上的气氛突然凝重起来。徐州侯张旭的出列让文武百官都为之一静,这位年轻的金丹修士向来以敏锐著称。
“启禀殿下,“张旭的声音清朗有力,在殿内回荡,“近日臣在徐州边境发现多批精灵族商队入境,人数远超往年。“他顿了顿,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更可疑的是,这些精灵都佩戴着双头鹰花纹章——正是西洲鹰徽贵族的标记。“
齐王慵懒地打了个哈欠,龙袍上的金线在晨光中闪烁:“张爱卿未免太过谨慎了。我齐国有天下无敌的青州军坐镇,更有爱卿这样的金丹修士...“他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白戬,“如今又添了白将军这样的虎将,何惧区区精灵?“
济安侯突然轻笑一声:“殿下圣明。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向张旭,“徐州侯既然特意提起,想必有所发现?“
张旭神色凝重:“臣昨夜收到密报,这些精灵在暗中测绘我齐国地形。更令人不安的是...“他压低声音,“有人在边境发现了精灵祭祀用的月刃碎片。“
朝堂上一片哗然。白戬注意到赵泰的手指已经按在了剑柄上,而济安侯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
“够了!“齐王突然拍案而起,玉扳指在龙案上敲出清脆声响,“张爱卿,你是在质疑孤的决策吗?“他冷笑一声,“退一万步说,就算西洲真敢来犯,难道我齐国二十万雄师还挡不住几个长耳朵的异族?“
张旭还想再说什么,却被一旁的太傅暗中拉住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