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辞。”
说完,杜玉山不再看李天为,扶着沙发扶手,缓缓地、却异常坚定地站起身。
他的背依旧挺直,但步伐比来时更加沉重。
他没有说“保重”,也没有回头。
李天为站在原地,看着杜玉山那挺直却萧索的背影一步步走向门口。
周正早已轻轻推开了门。
杜玉山的身影消失在门口,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渐渐远去。
李天为久久地站在原地,望着那扇重新关上的门。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杜玉山的场景。
那是在市委党校的阶梯教室里,二十多年前。
彼时李天为刚参加工作不久,作为市委办公厅新招录的秘书,被派去党校听一场专题报告。
报告人是时任泽川市委书记的杜玉山。
那天,杜玉山没有穿正装,只着一件普通的深蓝色夹克,但往讲台上一站,整个礼堂就安静了下来。
他没有念稿子,只是用一口带着浓郁本地口音的普通话,铿锵有力地说:
“泽川穷,但穷不是借口!”
“守着这么好的港口,这么长的海岸线,我们凭什么受穷?!”
他拍着桌子,指着窗外:
“那些外资企业不来?那我们就自己干!”
“港口设施落后?那就砸锅卖铁也要升级!”
“同志们啊……”
杜玉山的声音回荡在礼堂里,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做垫脚石!就是要吃苦!就是要为泽川的后来人,铺一条能走出去的路!”
年轻的李天为坐在台下,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那份质朴却震撼的激情,那份不计个人得失的担当,让他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党人该有的样子。
报告会后,他鬼使神差地等在党校门口,想近距离看看这位让他心生敬佩的书记。
杜玉山出来时,看到他站在那儿,有些意外:
“小同志,有事?”
李天为结结巴巴地说:
“杜书记,我、我是市委办公厅新来的秘书李天为……我想跟您学习!”
杜玉山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说:
“好啊!有这股劲儿好!”
“明天到我办公室来!”
就这样,李天为成了杜玉山的秘书。
从那时起,他就跟在杜玉山身边,亲眼看着这位老书记如何带领泽川走出困境。
他见过杜玉山深夜在办公室里吃着泡面审阅港口改造方案。
见过杜玉山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在工地上一站就是半天,衬衫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
见过杜玉山为了争取一个项目,在京城的宾馆走廊里等到很晚,只为了能拦住一位关键的部委领导。
更见过杜玉山面对开发商送来的“心意”,如何黑着脸把对方赶出办公室。
那是怎样的精神和气节!
那时的杜玉山,是李天为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他为官做人的榜样。
后来……
杜玉山退下来了。
李天为也一步步成长,最终接过老书记的担子,成为泽川新的掌舵人。
而杜维明……
李天为记得他小时候,杜玉山工作忙,常常把儿子带到办公室。
那时的小维明才七八岁,虎头虎脑的,很可爱。
他总喜欢趴在父亲的办公桌旁写作业,有时也会跑到秘书办公室,缠着李天为讲故事。
那时的杜维明,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工作辛苦,从不吵闹。
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也许是杜玉山退下来后,也许是杜维明留学回来后……
权力、金钱、欲望……
那些杜玉山一辈子都没放在眼里的东西,却成了他儿子拼命追逐的目标。
杜玉山不是没有管过。
李天为记得,有一次杜维明在外面闯了祸,杜玉山大发雷霆,把他吊在书房里用皮带抽,抽得自己都哭了。
可后来呢?
也许是觉得亏欠儿子太多陪伴,也许是年迈后心软了……
总之,杜玉山没能管住这个儿子。
就像今晚,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书记,佝偻着背,来为儿子的所作所为道歉,来替杜家做个了断……
李天为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转身,走到窗前。
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远处的龙湾新区工地,塔吊的灯光依然明亮。
那里,寄托着他对泽川未来的期许,也承载着他必须直面的问题和挑战。
“周正。”
他收拾好情绪,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有力。
“书记。”
一直守在门外的周正立刻推门进来。
“按原计划执行。”
李天为的目光坚定而清明:
“该查的查,该办的办。”
“但有一点——”
他看向周正,眼神中带着一种不容错辨的郑重:
“对杜老……要保护。”
“他在泽川干了一辈子,不该因为儿子的过错,晚年还受人非议。”
(https://www.mbaoga.cc/91404_91404709/14520641.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