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想干事,能干事,也要确保他干对事

要政治可靠,能力过硬,作风正派。

要既能领会和贯彻市委的意图,又善于团结同志,有基层工作经验。

要能够巧妙地处理与刘航的关系,既尊重其一把手地位,又能独立开展工作,及时向市委反映真实情况。

郑仪的脑海里,迅速闪过几个合适的人选。

最终,一个名字定格下来。

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匣。

这个年轻人,郑仪印象很深。

他比郑仪小几岁,郑仪在省委政研室工作的那段时间就接触过,当时还是个科长。

郑仪空降到明州后,省里不久就把陈匣也调了过来,安排在市委政研室。

不过当时的郑仪正在着手对付四海集团,并没有太重视这位搞政策研究的年轻干部。

后来站稳脚跟,开始着手“新明州建设”的顶层设计时,才注意到这位副主任。

陈匣原则性强,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扎实,是“新明州建设”纲要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他做事严谨,为人低调,不搞团团伙伙,在机关口碑很好。

更重要的是,他有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宏观视野,也曾经在乡镇挂职锻炼过,对基层情况不算陌生。

让他去临川挂职副书记,既可以发挥其政策研究和宏观把握的优势,协助刘航谋划长远发展,又能以一个相对超脱的视角,观察临川的政治生态。

同时,这也是一次对陈匣本人的重要锻炼和考验。

如果他在临川表现出色,能够与刘航形成良性互动,既推动工作又维护大局,那么未来完全可以承担更重要的职务。

这将是郑仪重点培养的又一个苗子。

对刘航而言,接受陈匣,也是一种姿态。

如果他真心愿意按照郑仪的思路整顿吏治,那么他应该欢迎市委派来的得力助手。

如果他心怀抵触,或者试图架空陈匣,那他的真实态度,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一步棋,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意。

郑仪睁开眼睛,对前排的周扬吩咐道:

“周扬,给组织部王部长打个电话,约他明天上午九点,到我办公室。”

“是,秘书长。”

周扬立刻应道,心中明白,郑秘书长这是要开始布局下一步的人事调整了。

郑仪重新闭上眼睛,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明天的谈话要点。

他要和王部长详细商讨派陈匣去临川挂职的具体事宜。

包括职责任务、工作关系、保障支持等等,都要考虑周全。

既要给陈匣足够的空间和权力,也要明确他的定位是“辅助”和“观察”,避免与刘航产生直接冲突。

同时,他也要通过王部长,向刘航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

市委对临川的工作是支持的,对刘航本人是信任的,但支持与信任的前提,是临川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派陈匣去,是帮助,也是督促。

处理好临川的人事布局,对于巩固“新明州建设”的基层基础,对于探索县域治理的新路径,对于郑仪下一步更宏大的政治抱负,都具有重要意义。

(https://www.mbaoga.cc/91404_91404709/12243967.html)

www.mbaoga.cc。m.mbaog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