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刊风行 京城纸贵

这些看似无心的细节,被反复提及、讨论、放大,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人们对这些权贵人物的观感。

萧景珩和白若薇的愤怒与憋屈,可想而知。他们动用了一切力量去查,却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墙。墨韵斋的王五咬死了连夜印的是佛经(还拿出了一些半成品作证)。周老板则一问三不知,只说是“神秘人”投稿,他负责发行,连钱都是塞在门缝里的。那些写手更是分散隐匿,单线联系,抓到一个也问不出所以然。刊物内容真真假假,就算想追究,也找不到切实的把柄。这种明明知道被人恶意中伤,却无力反击的感觉,让他们几乎抓狂。

而殷芊芊和谢景宸,则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和成就感中。

谢景宸几乎每天都要溜到清源茶楼的雅间,看着楼下热火朝天的讨论场面,得意地摇着扇子,时不时对身边小厮点评:“瞧见没?那家伙手里那份都快翻烂了!肯定是第一期!啧,早知道多印点,能赚多少银子啊!”他已经开始琢磨下一期的内容和扩大发行量了,甚至想着要不要搞个“预订服务”。

殷芊芊则更关注舆论的走向和反馈。她让玉漱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市井间的议论,仔细分析哪些内容最受欢迎,哪些“私货”起了作用,哪些可能引起了过度注意需要规避。她发现,人们对“揭秘”和“反差”有着无穷的热情,尤其是关于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人物出糗、吃瘪的故事。

【叮!《京城轶闻录》影响力持续扩大,声望+100。积分+200。当前积分:1120。】

【提示:匿名投稿渠道已收到十七份投稿,请注意查收筛选。】

系统的提示音让她心情愉悦。匿名投稿渠道这么快就生效了?看来京城从来不缺“热心”的爆料人。

然而,在这片虚假的繁荣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白若薇的调查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隐秘和深入。她不再执着于直接查找印刷源,而是开始分析刊物的行文风格、用词习惯、甚至隐含的立场观点。她坚信,只要能抓住执笔者的特征,就能顺藤摸瓜。她甚至让碧珠想办法去接触那些倒卖刊物的小贩,试图从他们口中套出货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