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太监高士垂手肃立在元和帝的身侧,眉眼低垂,当他听到元和帝的话语后,眼神中的挣扎之色一闪而逝。
高士明白此刻的元和帝已经有些举棋不定了,要不然也不会让他这个太监来帮他决断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元和帝心中已有了想法,只不过就是想找个由头,借他之口将这个念头说出来,毕竟有些话还是从旁人口中说出更加稳妥。
高士稍稍握了握拢在长袖中的双拳,鼻中嗅着降香醇厚的气息,定了下心神,而后低声说道:“谢陛下不弃奴婢愚钝!”
元和帝听到高士的声音,嘴角的笑意似乎又盛了一分,而后眼中露出满意之色,只不过这抹神色转瞬即逝,说道:“如今这朝堂,文官都集中在六部之中,而这礼、吏、户、工、刑、兵都分管着不同方面,其中礼部负责科举、祭祀等诸多事宜,而科举又是朝廷选取官员的手段,你说,若你是这礼部尚书,你会不会你的家族牟取利益?”
高士闻言心中没有泛起一丝波澜,因为他早已孑然一身了,没有好友,没有亲朋,更没有族人,他思虑了下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若奴婢是那礼部尚书,也不会以此牟利,若真那么做了,且不说御史大夫林老大人会不会放过奴婢,就是御史中丞寇洵寇大人也定会参上奴婢一本的,到时,陛下必容不得奴婢了!”
元和帝微微颔首,接着说道:“可是,若是你是世家,且在朝中经营数十载,早已与六部官员勾连在一起,那样,你还会惧怕御史台的诸多御史吗?就算御史参你一本,你觉得奏章会不会放到朕的桌案上?”
其实高士早就知道礼部尚书萧景澜利用科举制度,将朝堂上的官员笼络在了一起,而远在先帝在位之时,甚至更早之时,萧景澜的萧家早就是世家之首了,只不过在先帝的筹谋下,无论是萧家,还是其他世家,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收敛锋芒,使得先帝皇权在握。
可是当今的元和帝还是太子之时,为了坐稳他的太子地位,便不顾先皇嘱托,暗中勾结世家,壮大自身势力,当然,那些世家也因此得以保存实力,只不过行事就变得更加隐蔽了。
当元和帝登基后,世家虽然还是遮遮掩掩的行事,可是依然再度卷土重来,这便使得萧家便再度成为世家之首,作为萧家族长的萧景澜也便成为了文官之首,并且萧景澜的亲妹妹甚至还成为了元和帝的德妃,还生下了如今的大皇子彰王宇文璋,造成如今尾大不掉的现状。
作为礼部尚书的萧景澜,利用科举制度安插官员,说白了就是只有成为萧家的党羽才能顺利通过科举成为官员,如若不依靠他们萧家,就算你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甚至身怀安邦手段,亦不能入朝为官,为陛下守牧一方。
只是元和帝心性多疑,城府颇深,使得世家之首的萧家不敢做的那样明目张胆,这样一来,也使得像吴桐县县令杨振这样的循良之令也有入朝的机会,只不过也仅仅入了朝,只能在那个用自身小小的县令身份为武朝牧民,想要升官,那还需要去拜萧家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