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似乎也看到了高台上的杨贵妃,狞笑着下令:“放箭!把那妖妇射下来!”
无数箭矢如雨点般射向高台。我目眦欲裂,想冲过去,身体却已被光茧包裹,开始变得透明。眼睁睁看着杨贵妃张开双臂,像是要拥抱那些箭矢,又像是在拥抱这场注定的毁灭。她的目光穿过混乱的战场,仿佛落在了我身上,带着一丝解脱的微笑。
“长安的花……落了……”
这是我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来自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轻得像一声叹息,却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茧彻底吞噬了我的视线。耳边的厮杀声、哭喊声、火焰爆裂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嗡鸣,像是无数破碎的琉璃在共鸣。感觉“琉璃碎”融入了自己的掌心,与“文枢”“炎纪”并排而立,形成一道三色光痕。那些细密的纹路在光芒中舒展,浮现出无数画面:曲江的繁华、华清宫的奢靡、胡商的驼队、士兵的刀锋、文人的泪水、百姓的哀嚎……最终,所有画面都定格在一片燃烧的废墟上,那是长安的剪影,正在烈火中坍塌。
不知过了多久,光茧散去,我重重地摔在一片泥泞里。
刺骨的寒冷瞬间包裹了我,取代了华清宫的温暖与馥郁。抬起头,看到的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而是一片荒芜的战场。断戟残甲散落得到处都是,几具尸体被冻在泥地里,脸上还凝固着惊恐的表情。天空飘着细雨,冰冷的雨丝打在脸上,带着一股铁锈般的腥气。
“这是……哪里?”
【时空锚点校准完毕。当前坐标:大宋,崖山附近海域。时间:祥兴二年,冬。】
“时枢”的蓝光在腕间微弱地闪烁,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检测到第四块碎片“烬余”能量场。特征:与“文明存续”“悲壮牺牲”强关联。当前感应区域:崖山主战场海域。】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我的心脏像是被冰锥刺穿。我知道这个年份意味着什么——这是南宋的最后一年,再过一个月,宋军将在崖山海战中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跳海殉国,十万军民随之蹈海,华夏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的三道光痕清晰可见:“文枢”的蓝,象征秦的统一;“炎纪”的红,象征三国的烽火;“琉璃碎”的绿,象征唐的繁华与崩塌。而即将出现的“烬余”,会是什么颜色?是灰烬的灰,还是血色的红?
远处传来战船的号角声,低沉而悲凉,像垂死之人的呜咽。我挣扎着站起来,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灰蒙蒙的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战船正在集结,一面残破的“宋”字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角被炮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却依旧倔强地挺立着,像一面不肯倒下的灵魂旗帜。
雨越下越大,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冰冷刺骨。站在这片荒芜的战场上,望着那片即将埋葬一个王朝的海域,突然明白了“烬余”的含义——它不是指燃烧后的灰烬,而是指在灰烬中残存的、不肯熄灭的星火。
就像此刻,那些明知必败却依旧举起刀枪的宋军将士;就像那些在王朝覆灭时选择殉国的军民;就像那些在历史的灰烬中,总能重新燃起的文明火种。
我握紧了拳头,掌心的三道光痕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着远处的号角。我知道,寻找“烬余”的旅程,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沉重,更加悲壮。
因为我要寻找的,不仅是一块碎片,更是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的尊严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