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望舒崖的寒芒

“她就是逐日人的同伴。”白月初望着影像,“你看她的木杖,杖头刻着‘曦’字,跟我们在沉日潭看到的影子衣襟上的字一样。”

影像中的曦姑娘突然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块羊皮卷,在崖壁上铺开。羊皮卷上画着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轨迹,轨迹的交点处写着“望舒崖·冰火道”。她用木杖蘸着融化的冰水,在轨迹旁写道:“日为火之精,月为水之魄,逐火者需知水之柔,追日者当晓月之静。”

写完,她将第五块碎片嵌在崖壁的冰缝里,又往冰缝里撒了把炙沙原的日精砂。冰与砂相触的瞬间,冒出股白汽,在崖壁上凝成道冰火交织的光轨,光轨的尽头,指向崖顶的一座石台。

“看来得上崖顶。”白月初望着陡峭的崖壁,冰层上有许多天然的凹痕,像被人踩过的脚印,“这些凹痕间距均匀,是‘踏月步’,跟逐日步正好相反——逐日步追着太阳的影子,踏月步踩着月亮的光轨。”

我们学着影像中曦姑娘的样子,踩着凹痕往上爬。白月初走在前面,用青铜刀凿出落脚点,我紧随其后,催动时枢的离卦与坎卦碎片,让日光与月光在脚下交汇——离火的光让冰层不至于太滑,坎水的气让手抓的地方保持湿润不冻裂,两种力量交织,竟在崖壁上形成道稳定的光梯。

爬到一半时,崖壁的冰层突然变得透明,能看到里面冻着更多的人影。他们有的背着行囊,有的扛着木杖,有的手里还攥着记录轨迹的帛书,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恐惧,反而带着种期待的神情。“他们是自愿留下来的。”我指着一个冻在冰层里的老者,他手里的帛书上写着“已记完三月轨迹,留此为标”,“他们在给后来者标记路线。”

小主,

白月初突然指着上方的一道冰缝:“你看那是什么?”

冰缝里卡着个小小的木盒,盒子上刻着曦姑娘衣襟上的向日葵。我用刀将木盒勾出来,盒子里装着些晒干的花瓣,花瓣遇风即散,化作道银色的光,在崖壁上画出道捷径,直指崖顶的石台。“是曦姑娘留下的路标。”白月初嗅了嗅花瓣的味道,“是‘望日葵’的花瓣,只在日月同辉时开放,能指引方向。”

顺着花瓣指引的捷径,我们很快爬到崖顶。石台就建在崖顶的边缘,台面刻着太阳与月亮的图案,图案的中心有个凹槽,凹槽里嵌着第六块“逐日之铭”碎片——那碎片是圆形的,像枚小小的日月轮,一面刻着太阳的火焰纹,一面刻着月亮的水波纹,转动时能发出“叮叮”的脆响,像冰与火在轻轻碰撞。

“这碎片能平衡寒热。”我将碎片放在手心,离火的灼热与坎水的清凉在掌心跳动,却互不冲突,反而凝成道温润的气,“曦姑娘说的‘冰火相济’,就是这个意思。”

时枢的光幕将日月轮碎片纳入其中,“逐日之铭”的字样突然变得完整,光幕中浮现出曦姑娘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