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集体共振

逃离“流浪者集市”的喧嚣与潜在的危险,陈星和莉娜藏身于一间由废弃数据中继站改造而成的临时栖身所。空气中弥漫着尘埃和绝缘材料老化后的淡淡气味,只有几台低功耗的仪器发出幽微的光芒,映照着他们凝重而又略带兴奋的脸庞。

莉娜小心翼翼地用便携扫描仪分析着那块从老瘸腿处得来的黑色石头。石头表面的螺旋纹路在特定波段的光照下,竟显现出更加繁复精密的结构,如同微缩的星河,又似某种古老的卦象。

“不可思议,”莉娜低声惊叹,“这并非天然矿物,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量子结晶。它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一种非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类似于……《周易》中的卦爻组合,变化无穷,却又暗合某种天地至理。它像是一个信息接收与放大装置,专门用于某种特定的意识频率。”

陈星则反复回味着莉莉安那如同谶语般的话语——“回响之廊”、“母亲的影子”。他摩挲着怀中那枚温热的怀表,母亲那忧伤而坚定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诗经》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父母所留,不仅是遗物,更是精神所系,使命所托。我们必须找到‘回响之廊’。”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源自古老孝道与自身责任的坚定。

莉娜放下扫描仪,目光锐利:“莉莉安提到‘影子的追猎者’。他们的信号特征与‘清洁工’同源,但更隐蔽,更……像是潜行于数据阴影中的刺客。我怀疑他们是‘基石’内部一个更加隐秘的部门,专门处理像莉莉安这样与‘深渊’产生不可控联系的‘异常个体’。”她顿了顿,引用了一句古语,“‘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些‘影子’,恐怕就是‘基石’不愿示人的最阴暗的利器。”

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威胁,并寻找前往“回响之廊”的线索,他们决定尝试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利用陈星作为“深渊融合者”的特殊体质,以及黑色石头的放大特性,主动接入“星尘网络”的更深层,寻求更多指引,而非被动等待节点开启。

陈星盘膝坐下,将黑色石头置于掌心,另一只手紧握母亲的怀表。他闭上双眼,调整呼吸,努力摒弃杂念。莉娜在一旁操作着简陋的设备,试图建立一个稳定的、低强度的共振场,辅助陈星进行连接。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陈星在心中默念《道德经》的篇章,让自己的意识逐渐沉静,如同清澈的潭水,映照万物。他不再试图去“控制”或“解读”,而是让自己成为通道,去“感受”和“共鸣”。

起初是一片混沌的噪音,仿佛万千生灵的思绪碎片同时涌入脑海。但渐渐地,在黑色石头微光的引导下,在怀表那熟悉的温热共鸣中,他“看”到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意识。

无数细如尘芥的光点,如同夏夜繁星,又如同汇聚成河的萤火,在无尽的黑暗中闪烁、流动。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识,一个灵魂的微光。它们来自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明形态,有的明亮如炬,有的微弱如息,有的充满了创造的喜悦,有的承载着痛苦的记忆,有的则沉浸在迷茫的梦境之中。

这便是“星尘网络”的一角真容吗?这浩瀚无垠的意识之海,让陈星想起了《庄子·秋水》中的浩叹:“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个体的意识与之相比,何其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