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星火再燃

莫斯科。

莫斯科的春天来得很慢。

街道两旁的积雪刚刚融化,路边的红旗却先一步升了起来。

那不是政府的命令,而是人们自发挂上的。起初只是几面旧旗,在市场和车站被风吹得半卷半展;后来越来越多的商店、工厂、学校都挂上了它。

地铁口的墙上出现了熟悉的标语——“劳动创造世界”“人民的力量高于一切”。没有组织署名,但字体工整,油漆新鲜。行人经过时,有人停下拍照,也有人默默擦去灰尘。广场上,有人开始演唱老歌,唱的人不多,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

久加诺夫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外的一场集会上。这位年迈的俄联共领袖穿着深色外套,声音沙哑,却足够清晰。他站在简易的讲台上,对着密集的人群说道:

“同志们,历史没有终结。”

“一个民族不能靠遗忘生存,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信念丢进废墟里。”

“莫斯科需要新的方向,而这个方向,不能是背弃劳动与正义的道路。”

掌声在风中传开。有人举着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也有人只是静静听着。

“我们曾经相信西方,却让资本和腐败掏空了国家。”

电视台没有转播这场演讲,但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几小时后,它出现在无数人的手机屏幕上。

评论区里,有人支持,也有人提醒“别让他们再次利用你们”。

然而,无论争论如何,广场上的人群在第二天更多了。

在莫斯科南区的工厂里,工人们恢复了早已取消的工会会议。议题很简单——恢复生产、保障工资、组织互助。有人提出要把厂区的名字改回苏联时期的“列宁冶金厂”,提案获得一致通过。

附近的学校也开始举办“劳动日”活动,孩子们穿上红领巾,唱起老歌。

久加诺夫的讲话被认为是一个转折点。虽然没有任何官方支持,但社会舆论的重心正在移动。人们开始谈论“人民政府”“计划经济”“公共所有制”等词汇。大学里出现了“马克思读书会”,地铁里有人分发旧版《真理报》的复刻本。

莫斯科政府保持沉默,没有明确表态,也没有取缔这些活动。

只是加强了对新闻的审核,然而,街头的气氛已经变了。

人们不再只是在回忆过去,而是在讨论未来。

在傍晚的红场上,一群年轻人排成方阵,高声唱着《国际歌》。他们的歌声被风带过莫斯科河,回荡在城市的街巷间。旁观的人没有鼓掌,也没有制止。老人们靠在长椅上,静静地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