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在轨建造

扩建完毕后的星环空间站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同步轨道上,灯光依次亮起,不同颜色与密度的光点勾勒出庞大而清晰的分区结构。

核心区的灯光最为密集,数据传输与系统指令在此交汇,整个空间站的调度、能量分配与通讯都由这里完成。

环绕核心区的是物流区,灯光不断闪烁变化,象征着源源不断的运输作业。自动货运舱进出其中,机械臂和传送带昼夜不停地调配从地面运来的物资。

物流区上方是科研区,照明相对柔和,但依旧繁忙。这里进行着各种在轨实验,从材料性能测试到生物环境研究,设备在恒定的轨道重力下运转,数据实时传回地球。

而在这些区域的外环,则是如今最为活跃的工业区。焊接火花偶尔从窗口反射出来,机械臂在轨道外伸展、收拢、旋转,操作平台沿着环带滑行。

来自地面的新材料通过升降舱源源不断地送来,其中包括同位素合金板、碳纤维框架和超导线缆。

所有物资被编号、归档,再由轨道上的自动货运机分配到各个作业区。

空间站的外环工业区被划分出三条施工带。第一条用于材料加工,第二条是组装区,第三条为检验区。

加工区的舱门缓缓开启,机械臂将一块五米长的合金板推入真空作业舱。

舱内的自动加工机启动,切割头喷出一条稳定的蓝光,沿着既定轨迹切割出需要的结构形状。切割的金属碎屑被磁性收集器吸入回收槽,空气过滤器将浮动的粉尘吸走。

控制台上的工程师监控着每一道工序。屏幕上显示出每块材料的温度、应力分布和切割深度。

当切割结束后,机械臂旋转,抓住加工好的零件,将它们移入焊接平台。

那是一片悬在环外的开放空间,几个模块正在漂浮。固定舱的姿态推进器不断喷出短促的气流,保持相对静止。

第一批工程人员从气闸舱出来,穿着装配服,在安全缆绳的约束下缓缓靠近。

他们利用动力扳手固定连接支架,将刚加工完成的框架与旧模块对齐。磁锁吸附声在无线电里断断续续地传来。

另一边,两台外部机械臂从主控舱伸出,抓住框架的另一端。数据系统对齐方位,确认偏差不到零点零三度。

“锁定角度。”

机械臂在真空中轻轻发力,框架与接头完全吻合。随即,焊接模块滑入轨道,焊枪喷出短促的电弧。随着白色的弧光在金属表面闪烁,焊缝一点一点成形,焊接头后方喷出氩气流,带走多余的热量。

随后,它便被转移至材料加工区的另一侧的高温金属处理舱中进行高温塑形。

加热装置将金属加热至九百度,随后冷却喷嘴迅速降温,使材料形成所需的弧形结构。

每个零件冷却完成后都会被编号并暂存,机械推车将它们沿环形通道送往装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