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街道办的对质

接下来的两天,我除了去厂食堂上工,就是在家照顾雨水。小丫头吃了药,又有了正经吃食,脸色眼见着红润起来,也能下炕走动了。

院里的人看我的眼神,越发不同。以前是带着几分戏谑和怜悯,喊“傻柱”喊得顺溜,现在则多了几分探究和谨慎,大多改口叫“柱子”,或者干脆直接叫“雨柱”。尤其是易中海,碰面时虽然还是那副和蔼长辈的样子,但眼神里的温度明显降了几分,说话也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我知道,抚养费那事,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了。他肯定在琢磨,我这个突然“开窍”的何雨柱,下一步会干什么。

我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这天是休息日,不用去厂里。雨水好了大半,正在院里跟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跳格子。我瞧见三大爷阎埠贵推着自行车要出门,大概是去学校值班或者淘换他的花鸟鱼虫。

“三大爷,出门啊?”我主动打招呼。

“啊,柱子啊,去学校有点事。”阎埠贵停下脚步,推了推眼镜,习惯性地开始算计,“你这是……要出去?”

“不出去,”我摇摇头,装作随意地问道,“三大爷,您是老师,见多识广。我跟您打听个事儿。”

“哦?什么事?你说。”阎埠贵来了兴趣,只要是“知识”范畴内的事,他都很乐意展示自己的“渊博”,顺便可能捞点信息差的好处。

“我就是想问问,咱们这工作,”我掏出那本红色工作证,“要是当初办的时候,手续上有点不清楚,该找哪个部门核实啊?”

阎埠贵接过工作证,翻来覆去看了看,又瞄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精明:“工作证?这不挺好的吗?红星轧钢厂,后勤处膳食科,何雨柱,学徒工……没问题啊。”

“证是没问题,”我压低声音,“就是我爸去年底走得急,这工作具体怎么顶替的,手续怎么办下来的,我有点记不清了。当时好像是一大爷帮着跑的,我就怕……哪里不合规矩,以后影响转正啥的。”

我把易中海点了出来,又扯上“转正”这个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

阎埠贵的小眼睛立刻眯了起来,闪烁着“有内情”的光芒。他跟易中海表面和气,但院里三个大爷之间,暗地里也没少较劲。能抓到一点易中海可能“办事不牢靠”或者“以权谋私”的小辫子,他绝对乐意。

“这个嘛……”他故作沉吟,“工作安排,尤其是顶替,那都是有严格程序的。厂里人事科肯定有底档,街道办这边,王主任那里应该也有备案,毕竟涉及户口和粮食关系。按理说,手续办完了,这些地方都得留底。”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柱子,你要是心里不踏实,去街道办找王主任问问,最直接。王主任那人,原则性强,最清楚这些政策规章。”

果然,阎老西指了路,而且点明了街道办王主任“原则性强”。这等于暗示我,如果易中海真在手续上动了手脚,王主任那里很可能通不过,或者能查出问题。

“谢谢三大爷指点!我明白了。”我诚恳地道谢。

“嗨,邻里邻居的,客气什么。”阎埠贵摆摆手,骑上自行车走了,背影都透着一股“又有热闹看了”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