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会场初试声

后院老太太那番如同谶语般的警告,并未能扰乱我的心神,反而像一块投入炉膛的硬煤,让胸中那团进取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烈。过去的阴影固然可怖,但若因此畏缩不前,便永远只能活在它的笼罩之下。我何雨柱,偏要在这阴影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路。

接下来的一天多时间,我几乎将所有工余精力都投入到了发言稿的最后打磨上。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既要避免空谈口号,又要防止过于技术化流于琐碎。最终,我确定的核心思路是:紧紧围绕厂里“增产节约”的中心任务,结合食堂工作实际,谈如何通过“粗粮细作、素菜荤做、一料多用”等具体技术手段,在绝不超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改善伙食,提升职工满意度和生产积极性。最后,再画龙点睛地归结到“听党话、跟党走,练好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度。

周三下午,我换上了那身最整洁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带着精心准备的发言提纲,提前半小时来到了厂部小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布置简朴,但气氛庄重。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各车间、部门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我看到了后勤处李副处长,工会主席老陈,还有几位面熟但叫不上名字的厂领导。王秘书也在,正和旁边的人低声交谈着。

我的出现,引来了几道探寻的目光。毕竟,在座的多是管理干部和技术精英,我一个食堂厨师坐在这里,显得有些突兀。但我挺直腰板,目光平静地找到了贴有自己名字的座位——位置不算显眼,但也不是角落。

李副处长看到我,微微点了点头。老陈则眼神复杂地瞥了我一眼,很快又移开。

会议开始,由一位分管后勤的副厂长主持。先是传达了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矿企业后勤保障工作的指示精神,然后由各部门代表依次发言,汇报工作,交流经验。

前面几个发言的,有的是车间主任谈技术革新,有的是工会干部谈职工福利,讲的都是宏观层面的东西,有些空泛。我默默听着,心里更加有底。

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发言席前。能感觉到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过来,有好奇,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不以为然。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是食堂厨师何雨柱。”我开口,声音洪亮,带着厨师范儿特有的中气,在这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看着提纲,结合自己亲身实践,侃侃而谈。

我从工人们干活累、胃口大,但伙食标准有限这个基本矛盾讲起,然后具体介绍我们是如何开动脑筋,在萝卜、白菜、土豆这些最常见食材上做文章的。讲到如何把玉米面贴饼子烙得外焦里嫩,如何用简单的调料把鱼杂做得麻辣鲜香,如何利用包大锅菜剩下的边角料调制馅料做烫面角……我讲得细致,甚至带点厨艺讲解的生动,台下不少人听得入了神,有人还不自觉地咽了下口水。

“我们算过一笔账,”我话锋一转,引入数据和思考,“推行这些花样后,人均伙食成本没有增加,但因为口味好了,工友们浪费少了,实际用餐满意度大幅提升。食堂泔水桶里的剩菜剩饭,比以前少了将近三成!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节约!”

这个具体的数据和对比,显然引起了领导的兴趣。那位主持会议的副厂长微微颔首,在本子上记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