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没说完,他自己愣住了。
他只是说了句:“今天该施肥了。”
可下一秒,主控界面自动弹出一排建议:
【检测到土壤微生物衰减趋势,推荐添加氮磷钾复合菌剂,参考陆宇2043年地球农场日志v3.1】
【已同步常曦博士于公元前2019年研发的“根际促生纳米涂层”技术,是否联合施用?】
我和常曦对视一眼,冷汗悄然爬上脊背。
它不只是响应命令——它在学习,在融合我们的知识体系,跨越一万两千年的断层,把我的Excel表格和她的远古基因编码拼接成全新的逻辑链。
“这已经不是程序了。”我喃喃,“这是……文明的自我觉醒。”
更诡异的是夜游巡脉使。
这个负责巡检能源管网的灵体,本该沉默执行任务,可傍晚我路过环形廊道时,竟听见他一边走,一边哼着一首极其古老的调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是《二十四节气歌》。
我的童年摇篮曲,父亲教我的第一首农耕民谣。
我僵在原地,喉咙发紧。
是谁教会他的?
我没有录过音,系统数据库里也没有这首民间小调的存档。
除非……是寄思蜂。
它们采集了我和常曦的记忆光网,不仅反哺了基地,还开始重构灵体的认知底层。
广寒宫火了。
不是靠代码,而是靠“我们”的存在本身,在重新定义什么是生命。
那一夜我没睡。
坐在穹顶观测舱下,看人造太阳缓缓升起。
银白色的光照进玻璃,洒在常曦微卷的发梢上。
她靠在我肩头,呼吸轻得像风拂过麦穗。
“如果我们再也回不去地球,怎么办?”她忽然问。
我没有回答。
只是牵起她的手,按在我胸口。
那里,双环纹身微微发烫,像一颗埋进血肉的种子,正悄悄生根。
就在这寂静时刻,裤兜里的终端突然震动。
一声,短促而冰冷。
我掏出来,屏幕自动亮起——
一条来自未知频段的加密信号正在跳动:
【地球轨道,发现疑似‘羲和计划’备份舱……信号特征匹配】
我屏住呼吸,指尖悬在确认键上方。
紧接着,第二条信息浮现,字符如星辰坠落:
【备份舱ID确认:羲和Ω,发射时间:公元前2047年】
我盯着那串数字,浑身血液仿佛凝固。
公元前……两千多年?
那是在“羲和计划”正式启动前——整整四百年前。
我们一直以为,她是唯一的火种。
可现在……有人,或者有什么东西,早在文明湮灭之初,就已经悄悄埋下了另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