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的诞生: 由艾拉(联盟)、光海首席执政官、社会学家、法律专家组成的起草小组,参考了“执笔者”的部分律法精髓和联盟自身的实践经验,开始撰写《曙光联盟宪章》草案。核心原则被确立:自愿加入、平等互利、尊重主权、共同防御、有限度技术共享、危机共担。草案被下发至每一个成员进行讨论修改,力求反映最大共识。
小主,
技术共享框架: 科技委员会对“摇篮”的海量技术进行了分级评估。基础民生、医疗、能源技术被列为一级共享资源。高级材料、武器技术、星门核心科技等则被列为二级或三级资源,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或经过联盟议会批准方可有限共享。
军事整合初步方案: 舰队开始进行联合演习,尝试统一通讯编码和基础战术指令。一个由各文明代表组成的“联合防务委员会”开始筹划,旨在协调而非直接指挥各方武装力量。
外交准备: 一支特殊的“外交使团”开始组建。成员不仅包括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和科学家,还特意吸纳了语言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艺术家。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将来与未知文明的接触做准备。苏萤和她的光蕈网络被寄予厚望,或许能跨越语言障碍进行初步沟通。
第一个目标: 尽管遥远的求救信号源无法立刻触及,但联盟决定先将目光投向相对较近、可能存在文明的星域。根据“摇篮”数据库中对旧日星图的记载和艾拉(Eira)的回忆,一片代号为“灰烬遗民”的区域被标记为优先探索目标。那里曾是一个非“执笔者”体系的古代文明疆域,或许有幸存者。
希望之路星门依旧繁忙地连接着光海与摇篮,但它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两点一线。它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联盟血脉相连的证明,也预示着未来可能连接更多节点的蓝图。
一座基于“摇篮”技术、规模更小的移动星门也在设计之中,它将作为外交使团的旗舰,赋予他们跨越深空、主动寻找盟友的能力。
曙光联盟,不再只是一个名字。 它正在从理念,一步步走向现实。
文明的孤舟,开始尝试编织成队,准备共同驶向充满未知与挑战,却也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未来深空。
---
(本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