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枫这边,组成了他、宫鲁明、和三个在热身时展现出不错投射能力的高个子组成的“一星四射”阵容。这个阵容,在80年代的中国篮球看来,简直是“不伦不类”,没有绝对的高度,也没有传统的组织后卫。
而穆铁祝那边,则是国家队雷打不动的主力阵容,以内线为核心的“双塔”阵容,是当时国内,最经典、也最被认可的打法。
对抗赛开始,林枫的“小球阵容”,立刻就展现了它恐怖的威力。
穆铁祝的“传统阵容”率先拿到球权,他们习惯性地将球吊给内线的穆铁祝。但林枫的球队,防守策略却极其诡异。他们,放弃了内线的肉搏,转而用快速的轮转换防和积极的协防,来切断穆铁祝的接球路线。穆铁祝,这个在亚洲内线翻江倒海的巨塔,竟然,很难舒服地接到球。
而一旦中国队断球成功,场上的画风,便瞬间突变!
林枫和宫鲁明,如同两道离弦的箭,瞬间发动快攻。而另外三名射手,则像训练了千百遍一样,默契地,奔向两侧的底角和四十五度角。整个半场,被瞬间拉开!
穆铁祝和另一位内线,笨重地,在后面追赶着。
林枫,在快攻中,一个不看人传球,给到跟进的宫鲁明。宫鲁明接球,吸引防守后,立刻分球给底角的射手!
“唰!”
三分命中!
开场不到三十秒,林枫的“小球阵容”,就用一次水银泻地般的进攻,给了“传统阵容”,一个下马威。
接下来的十分钟,比赛,彻底演变成了林枫球队的“进攻表演”。
他们的挡拆,他们的突破分球,他们的无球跑位,都充满了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空间感”和“节奏感”。三分雨,下得穆铁祝的“传统阵容”,晕头转向,毫无招架之力。
而穆铁祝,在内线,虽然有身高优势,但在林枫球队快速的轮转换防和果断的包夹下,他每一次接球,都打得异常的难受。
十分钟的对抗赛结束,比分,定格在了30:10。
林枫的“小球阵容”,取得了一场碾压式的胜利。
穆铁祝,看着那刺眼的计分板,呆立当场。他感觉,自己几十年来,所坚持的、所信仰的篮球哲学,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了。
林枫,走到他的面前,没有嘲讽,也没有炫耀,而是,真诚地伸出了手。
“穆指导,你的经验和内线技术,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时代,在变化。我们需要把我们的优势,结合起来。”
穆铁祝看着林枫那双清澈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他沉默了良久,最终,还是握住了那只手。
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