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的失利,并没有在克利夫兰骑士队内部掀起任何波澜。
输了。
就这么简单。
对于一支以三连冠为目标的王朝球队而言,一场常规的季后赛失利,甚至无法让他们的心率产生一丝多余的波动。
系列赛第四场,天王山之战。
芝加哥,联合中心球馆。
这里的红色海洋比上一场比赛时更加汹涌,更加狂热。公牛队的球迷们相信,他们的球队在G3找到了击败冠军的方法。他们期待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将系列赛彻底拉回到同一起跑线。
然而,当骑士队的球员们踏入球场时,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G3失利后的阴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冰冷的专注。
这不是一场需要动员的比赛。
这是一场,关于体系、关于意志、关于谁才是这个联盟真正王者的终极对决。
比赛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顶级的战术博弈。
骑士队的“动态进攻”体系,对上了芝加哥公牛队那已经进化到完全体的“三角进攻”。
球场,仿佛变成了一张巨大的棋盘。双方的每一次跑位、每一次传球、每一次掩护,都充满了精妙的算计。
骑士队这边,林枫不再像G2那般大包大揽。他重新变回了那个冷静到可怕的球场指挥官,用他那超越时代的篮球智慧,操纵着场上的一切。
他利用自己无解的突破能力,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割着公牛队的防线,但他的目的,不再是得分,而是吸引防守,为队友创造出最舒服的进攻机会。
凯文·约翰逊的速度,如同一道紫金色的闪电,一次又一次撕开公牛队的外线防守。但他不再一味地埋头冲击篮筐,而是在吸引了协防之后,将球恰到好处地分给埋伏在侧翼的射手群。
克里斯·穆林和德拉赞·彼得洛维奇,就像两把早已上膛的狙击枪,随时准备着给对手致命一击。
而公牛队那边,则将“三角进攻”的团队精髓,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迈克尔·乔丹和凯文·陈,不再是两个孤立于体系之外的超级得分点。他们,变成了整个战术体系最核心的发起点和最致命的终结点。
当乔丹在强侧持球时,他那历史级别的进攻威胁,会瞬间吸引骑士队至少两名防守球员的注意力。而在弱侧,斯科蒂·皮蓬和霍勒斯·格兰特,则会利用精妙的无球掩护,为彼此创造出空切篮下或中距离跳投的机会。
而乔丹那被严重低估的传球视野,总能第一时间将球,送到位置最好的队友手中。
这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能力的堆砌,而是团队力量的极致升华。
比赛,因此变得异常的焦灼。
每一次得分,都异常艰难。每一次防守,都拼尽全力。
第一节比赛结束,骑士队凭借着林枫最后时刻的一记超远三分,以30:28,取得了2分的微弱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