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雾甘甜,人间百味

“最大的孩子现在多大了?”李哥问(眉头也皱了起来)。

“我朋友说,大的那个男孩,今年都快二十了,已经在外面打工挣钱了。最小的那个儿子,才刚上幼儿园,据说还没他大孙女岁数大——他大女儿十七岁就嫁人了,生了个女儿,现在都上小学了。”小李说着,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你说这一家子,辈分得多乱。”

小王咋舌:“这家里简直像个幼儿园加小学加中学,热闹是热闹,可这开销也扛不住啊。他一个电工,就算技术再好,每月能挣多少?九个孩子,吃穿用度,上学看病,哪样不要钱?”

“这就说到他那‘超前思维’了。”小李解释道(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的佩服),“他从第二个老婆走后,就开始琢磨‘以大带小’。大的孩子稍微懂事点,就教他们带弟弟妹妹。老大带老二,老二带老三,就这么轮着来。现在大女儿虽然嫁人了,但只要回娘家,就得帮着看几个小的;大儿子打工挣的钱,大部分都得交给他,贴补家用。”

“他自己呢,除了出去当电工挣钱,还在家里搞了点副业,种了点菜,养了几头猪,尽量让家里人能吃上饱饭。每个月他都会算一笔账,除了留下一家人的基本口粮钱,剩下的钱,不管多少,都拿出来‘贴补大家庭’——比如给上学的孩子买文具,给生病的孩子抓药,给大点的孩子添件新衣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起来,他这‘大家庭’的概念还挺强,不管哪个老婆生的孩子,他都一视同仁,从不偏心。孩子们之间也没啥隔阂,大的真疼小的,小的也依赖大的。我朋友去他家看过一次,说虽然家里乱糟糟的,到处都是孩子的衣服、玩具,但孩子们脸上都挺开心,吵吵闹闹的,倒也有股子生气。”

老张放下茶杯,叹了口气:“这日子过得,真是……不容易。说他糊涂吧,他把孩子们都拉扯大了,还没让一个孩子辍学;说他精明吧,这明明是给自己找罪受。换成我,别说九个,就是三个,我都得愁白了头。”

“可不是嘛。”我也跟着感慨,“就拿我来说,家里就一个女儿,今年刚上小学,光她一个人的事就够我头疼的。每天早上得给她做早饭,送她上学;晚上接回来,得辅导她写作业,还得陪她练琴、画画;周末还得带她去上兴趣班,稍微有点不舒服,全家都跟着揪心。”

“前阵子她学校要搞个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我和我爱人熬了半宿,才勉强弄出来个不像样的东西。就这一个,都觉得精力不够用,真不敢想九个孩子是啥光景。”

小王也点头附和:“我家也是个女儿,才三岁,就已经够折腾了。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顿顿得哄着喂;晚上不睡觉,缠着你讲故事,讲完一个又一个;稍微不如意就哭闹,有时候真想揍她两下,又舍不得。就这一个‘小祖宗’,我和我老婆都觉得快扛不住了,养九个?想都不敢想。”

“所以说啊,我们这养一个两个的,都觉得怪事多,愁得不行,再看看老赵,养九个,虽然看着乱糟糟,可他自己好像还挺乐在其中。”小李摇摇头,“我朋友说,老赵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多了热闹,人多力量大,现在苦点累点,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就享福了’。”

李哥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话是这么说,但养孩子哪是光让他们长大就行啊。得教他们做人,教他们本事,不然长大了也是白搭。老支书当年那么费劲让村里孩子读书,就是知道‘育人’比‘养人’更重要。”

“老赵也不是不教。”小李说,“他自己没多少文化,但总跟孩子们说‘做人得实在,不能偷不能抢,得靠自己的手挣钱吃饭’。他当电工,从来不糊弄,给人干活总是尽心尽力,孩子们看在眼里,估计也学了些实在劲儿。大的那几个孩子,出去打工,老板都说他们肯干、听话。”

“就是这日子,实在太苦了。”我看着自己杯里的茶,浅粉色的茶汤里,陈皮的纹路清晰可见,“我女儿上个月想要个新款的娃娃,一百多块钱,我犹豫了半天还是给她买了。可老赵的孩子,估计连像样的玩具都没有,衣服也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这就是各人的活法吧。”老张感慨道,“有人追求日子过得精致,一个孩子也得精养;有人觉得人丁兴旺最重要,再苦再累也得把孩子拉扯大。没有对错,只是选择不同,只是这选择背后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