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从来归思使人悲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2621 字 17小时前

景国的玉榔头绕了一圈,没头没脑地又敲了回来。

没有人为剧匮讲话,他也不需要。他看着中央帝国的丞相,并不避让,仍似当年,立身如塔:“我为公,公于天下。我也有私,私为治法。”

“道国何求?”

他抬起声音:“中央既论公义,莫说私懑。既论大局,休提小怨————此是天下正法之心,也是景国在观河台上治重疾纵小藓之前言!”

“治法用不着你剧匮来操心,须知太虚阁是干什么的!法是法,三刑宫是三刑宫。你若心为前者,当知这是怎样天下。你若立为后者……”闾丘文月一拂袖:“你也退阁吧!

法家要行天下法,闾丘文月要说,这是景国的天下。

对三刑宫的名誉打击,是不可能终止的。没有道理抓到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好好利用。能够通过对刑人宫执掌者的批评,削弱法家的公信力,那是再好不过。

当初玉京山点头,镜世台缉魔,三刑宫站出来表态,致使舆论翻覆,上古诛魔盟约的信用,跌到了谷底……累事加叠,这才有前些天余掌教赠约于黄河,成就“荡魔天君”之名。

这当然并非中央所乐见。

景国自有缉刑司、镜世台、中央天牢,并不需要这样的三刑宫,尤其不需要名望如此之重的三刑宫。

除此之外,对太虚阁的敲打,也只是随手为之。

本届黄河之会,将太虚阁的位置推得太高,哪怕有李一坐阁,也并不符合中央帝国的利益。

景国一边站在最前面“担责天下”,此是大义所在,大势所成。一边打压有可能动摇现世秩序、影响中央第一

的存在,这也是必要的手段。

剧匮面无表情:“文相以为剧匮是某些人吗?以为妥协能够换来尊重,退阁可以证明清白,公平能够迎来支持————”

“不。到现在我已看得够清楚。不是所有人都尊重黄河之会,顾全未来。”“但我不会退。我会牢牢地扎根在这里。我会珍惜我的权利,捍卫我的立场,绝不把这个世界,让给我不认同的那些声音。”

他轻轻一摊手,非常地严肃:“某无退阁之意,若文相有逼阁之心,不妨推动太虚会议,细数我过,众裁推我。”

“某些人”只是平静地注视着天师炎旗的惘影,等待混元邪仙彻底降临的那一刻,好像并不在意人们的讨论。

他沉默而又沉默,静水流深。

召来混元邪仙于天下台一事,已经不可挽回。诸方天子应都达成了共识。

他作为黄河裁判,仍然需要维持黄河之会的有始有终,仍然要确保现场观众的安全。

“那个位置,是自己走下来,还是别人推下去,结果不一样。急流勇退,仍然不失体面。恋栈不去,徒然伤身伤颜———剧真君自有所知,本相也不多言。”

闾丘文月瞥过剧匮一眼,不再看他。

姜望已经退阁,太虚阁里,除了霸国代表外的剩下两人,都没法坐得太稳。

法家,儒家,释家,墨家,还有天下大宗,甚至黎魏宋盛之国,都可以轮换于彼,不叫一方有固席。

太虚阁的影响力,可以慢慢地降下来。

在法家宗师公孙不害声望大跌以后,剧匮是更容易被推走的那一个……实在不值得思虑太多。

她探手入虚空,抓来玉简一卷,首签刻字,其曰一

《陈情章》。

此卷名为“陈情”,实为“载道。”

它是许怀璋曾经作为天师的时候,写的变革道门之法!其人再兴许氏天师之家,却没有沉湎于荣光。而是警觉当下,忧虑未来。

他认为道门沉疴久住,已经积重难返,遂巡行诸世,苦求革新之法。最后将所有的思考,都录成此章,敬献于玉京道主……但却石沉大海。

道主超脱无上,早已不理尘事。道门渊古流今,哪需要杞人忧天。

很多人都认可,这件事情是许怀璋弃道从儒的直接原因。

闾丘文月也是久溯历史,才追拿此章到手。因为历史迷雾太重,其实只剩个残章,只有开篇寥寥数句,但用来补全许怀璋的人生故事,已经足够。

捕捉超脱者, 自非易事,哪怕是混元邪仙这样的癫狂者,哪怕是在混元邪仙不思反抗的此刻……

补全许怀璋的故事,就是在完整混元邪仙。

闾丘文月尽量搜集了许怀璋的人生“执思”,以呼应祂对黄河的“故念”,就像是雕刻一尊名为混元邪仙的神像,在此接纳祂的所有,好让祂完整脱离孽海。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也无法快速。

闾丘文月今日亲自操刀,如医师屠夫之于血肉,一点一点地填充细节,勾勒真实……这件事情交给任何人都不能放心,唯有自行。

中央天子则全程为她镇压局势。

姬景禄在这个时候,反倒放松下来,他知道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