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1章 玩具基地

大国军垦 大强67 2335 字 9天前

晚风裹着棉花特有的清香拂过脸颊,王石磊突然觉得,这些柔软的纤维里,藏着比枪炮更强大的力量。

它们能把荒芜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像军垦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的传奇。

连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王石磊让他们背着枪和行李,进行了一次拉练。

这些娃总算还不错,虽然掉队的不少,但总归都坚持下来了。

以后一星期拉练一次,成了连里的常态,王石磊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你们是军垦子弟,你们也是兵!”

一连成了整个十六师的培训基地,师里把各种玩具分类,分配到不同的连队。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产品质量有保证,数量也会提高。

为此,师里还成立了公司,作为出口创汇的基地,王石磊作为第一个发起人,成了公司总经理。

因为毛绒玩具属于手工活儿,所以并没有盖车间和厂房,都是在自己家里做成之后,再进行后期整理和灭菌。

晨光刚染亮连部白墙,王石磊的大嗓门就穿透晨雾:

“全体注意!今天进行出口前最后一次质检,一个线头都不许放过!“

晾晒场上,二十台紫外线灭菌车正嗡嗡运转,战士们戴着口罩,小心翼翼地将成型的棉花玩具悬挂在网格架上。

阳光穿过透明防护罩,在毛绒表面镀上一层流动的光晕。

机械师老吴蹲在设备旁调试温度,额头沁出的汗珠滴在布满油渍的工装裤上:

“这批玩具要漂洋过海,灭菌必须达到医用级标准!“

质检室内,张婶带着几个年轻姑娘组成“火眼金睛“小组。

她们手持放大镜,逐寸检查每针每线。新兵小孙突然举着个歪脖子小熊惊呼:

“张婶!这耳朵少缝了两针!“

张婶接过玩具,用银顶针轻轻按压填充棉:

“这不是漏缝,是塑形时留的褶皱,得这样处理.“

说着掏出细针,在褶皱处轻巧挑动,原本呆板的耳朵瞬间灵动起来。

包装车间更是一片热火朝天。退役的女兵们将玩具裹进可降解的玉米纤维薄膜,再装进印着“绒疆卫士“烫金LOGO的纸盒。

角落里,文书小王正用毛笔书写手写贺卡,字迹工整中带着刚劲:

“愿这份来自中国西北的温暖,陪伴您度过美好时光。“

“指导员!欧盟那边要求所有玩具都要贴上溯源二维码!“

技术员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办公室。王石磊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认证条款,突然咧嘴笑了:

“这有啥难的!咱们每个战士负责的玩具,都把工号绣在不显眼的地方,让老外知道,这些玩具是军垦战士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深夜的仓库,月光透过气窗洒在码放整齐的纸箱上。

王石磊打着手电筒,挨个检查防潮干燥剂的放置情况。

突然,他的脚步停在角落,那里摆着个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训练时做的“歪瓜裂枣“小熊、第一代拖拉机模型,还有张婶用边角料拼贴的兵团地图。

这些曾经的“失败品“,如今成了见证奇迹的勋章。

装货那天,全公司人倾巢而出。吊车将集装箱缓缓吊起时,战士们自发列队敬礼。

王石磊看着印有“MADEINCHINA“的箱体,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手足无措的夜晚。

如今,这些承载着汗水与智慧的棉花玩具,即将跨越万里,把华夏军垦人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随着汽笛声响起,王石磊掏出手机,在师里的棉花玩具出口群里发了条语音:

“同志们,咱们的绒疆卫士要出征了!记住,每一针都是责任,每一团棉花都是承诺!“

消息刚发出去,屏幕瞬间被“保证完成任务“的回复刷满,像极了当年在训练场上,战士们整齐划一的呐喊。

和王石磊站在一起的新任师长王克明眼睛亮晶晶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来了,谢谢大佬们的票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