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好自为之!”
……
唐朝的时候,科举考试分为州试和省试。
宋朝的时候,分为州试,省试,殿试,元朝几乎承袭了宋朝。
到了明清两代,分为了乡试,会试,殿试。
而在大炎王朝,乡试和省试是同一个概念,可以并称。
明朝的乡试要足足考三场,每一场三天,简直就是非人的折磨。
而且朱元璋这个规矩狂人,恨不得把什么都立上规矩,当然也包括了科举。
八股文在元朝有了雏形,明朝成化年间,八股文就正式成型了。从此以后,科举考试自由度就变得极低,束缚得非常死。
唐朝时期的科举,不但难度高得多,而且分类也细致得多,有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道举等等等等,自由度超高的。
而大炎王朝的科举考试,既不像中国明清两代那么束缚规矩,也不像唐朝那么自由细致。
就比如这一次的恩科文试,总共就考两天半。
第一天考帖经和明算。
第二天考时务策。
第三天考诗赋。
看到这个世界的科举考试,沈浪表示很惊艳。
它既不像唐朝科举那么琐碎,又不像明清两代那么拘束,甚至考的内容也比明清两代全面,也没有那么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