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倒是没在意,摇头道:“孤现在真是太忙了,哪有那个闲工夫?”
贾琏笑了笑没说话,也不打算继续说话了。多亏在广州和南洋留了一手,也许承辉帝不在乎,李亨登基之后,其他人一鼓动,真不好说。
人呢,随着地位的变化,言行举止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以前那个大体上是被李元按在地上摩擦的李亨,希望他尽快适应,不忘初心吧。
大概是意识到贾琏弹性不高,李亨不免有点尴尬,想着找个话题。
“老二在南洋如何?”
“二殿下在南洋挺好啊,那片地方不小的,面积加起来能递上内地五六个省,而且资源丰富,现在又拿下了缅甸的租界,有了一个进入印度洋的立足之地。”贾琏不动声色的敲打他,希望他能从眼下乱花迷人眼的状态中彻底清醒。
“贾兄是不知道,老二出任南洋大臣后,孤过的是啥日子。什么人都往身边凑,好话不要钱似得。唯独贾兄,依旧保持昔日的关系不变。”
这句话,贾琏微微色变,他仿佛听到了这么一句:今孤储位牢固,君何必故作姿态?
贾琏拉开窗帘看一眼:“怎么还没到,这车速慢了点。”
李亨狠狠的一愣,似乎有点不敢置信的,呆了一下之后,这才讪笑着放下手里的茶杯。
强笑着放下茶杯,李亨低头沉默不语,眼神也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啥。
就算是皇帝,在大周也做不到为所欲为,予取予求,何况你还没做皇帝呢。
这就是贾琏最真实的想法。就算李亨做了皇帝,贾琏也是一个合作者的心态,想要像对承辉帝那样,贾琏真不干。否则这些年的隐忍,不是白忙活了么?一旦李亨继位,贾琏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限制君权,从法理上进行限制。
就目前的皇帝权利无限大的法理状态,在贾琏看来,对国家的发展很不友好。
新的阶级在这些年的努力催生之下,已经扩大并产生了对社会不小的影响。一旦轮到贾琏主政内阁,这些都是必要推动的。
整个社会,还是要尽量的朝着法治上的公平去发展。否则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有个几十年代高速发展,一定会导致贫富分化,新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内部暴雷是几乎可以看到的。中国人骨子里是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基因的。
这么想的原因也很简单,现行的官僚制度,能保证每个内阁大臣都是精英,但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明君。
历史已经证明,发于明,止与清的皇帝高度集权,注定要给国家带沟里。
如果有需要,那就来一场革-命好了。
马车终于停下了,贾琏第一时间下了车,站在车门边,看着李亨下车时,淡然的来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
被识破的李亨没有尴尬,但是被点破了,就有点遭不住了。
但没法子,贾琏必须表明态度。
有一个问题,贾琏下车前突然想到了,会不是皇帝的身体出问题了,所以李亨才如此之飘。
裘世安正好走近,听到了贾琏这句话,不动声色的装着没听见。
汇合三位阁臣之后,众人一起来到乾清宫,贾琏看见了红光满面的承辉帝,这身体看着至少能活到七十岁啊。
眼下不过才五十出头,还有二十年好活呢。贾琏不禁暗暗的安心,突然有点可怜李亨了。如果承辉帝活到七十岁,那意味着李亨还要继续在皇子的位子上呆二十年,就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定谁活的更长点呢。
“微臣贾琏,叩见陛下!”贾琏上前大礼参拜,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在意内阁其他人微微皱眉的样子。
毕竟只要现场有两个文臣,文臣们都不会行跪拜礼,这是默契。
贾琏才不管这个默契,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要做权臣。狗日的李亨,有点不对劲,得早做准备。
站在一侧的张庭恩和李清,大概也没想到,贾琏当着内阁大臣们的面,居然行大礼。希望就是他一时激动,没控制住情绪吧。
毕竟,承辉帝与贾琏之间的羁绊,真是理不清。
“爱卿回来了,朕心甚悦。当着诸卿的面,朕问爱卿,此番归京,有没有看上的位置?即便没有,朕也可以造一个。”
承辉帝也没想到,贾琏打破陈规,直接来这么一个大礼,顿时心潮澎湃,难以抑制激动的说一句有点离谱的话。
这话问的,内阁大臣们脸都绿了。陛下,你这眼力还有没有内阁啊。
贾琏当然是刻意的,不管是不是张庭恩的主张,总之让自己去搞摊丁入亩,下一步还要去搞士绅一体纳粮。
这事情,办的是真不地道。
贾琏为朝廷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么?非要给他推上千夫所指的境地?
别说什么道之所在的话,这话你骗鬼去吧。
无非就是皇帝和内阁就未来的发展路线之间,出现了偏差。想要拉贾琏下水,站在内阁一边。
张庭恩没反对,就是默认了。但也没抱太大希望就是了。这事情吧,应该就是张、李、潘,三人的一次临时合作。
林如海和岳齐,肯定不会掺和进去的,反对无效而已。
前面三个阁臣都是文臣的底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底线。
那就是,国家的发展方向,还是应该由文臣来主导。
贾琏甚至都看到了,昔日君臣之间的紧密合作,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缝。
毕竟这些年,内阁对比皇权,有点过于弱势了。想要坐稳阁臣的位子,就必须展现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