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护军是皇城护卫六大营之一,有一万禁卫军。中护军参军就是中护军将军的助手。
元恪有了禁军统领于烈、外戚高肇、高显等第一批心腹后,继续发展其他人选。
接下来,他计划从辅政大臣手中把权力夺过来,自己亲自操持。
六位辅政大臣里,宋弁在元恪继位几个月后就病逝。
首辅元禧的最大爱好是贪财。从孝文帝晚期到宣武帝早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卖官鬻爵,其它事务分派下去,让官员们干活。
元禧手底下的官员,虽然买职位花了钱,但随即就从老板那里接到具体活计,个个都得到发财机会,赚得盆满钵满,没有不喜上眉梢、感恩戴德的。
老王爷元澄曾是孝文帝的左膀右臂,元禧作为孝文帝的二弟,在辅政大臣里排位比元澄高,这是宫廷与朝堂共识:一辈有一辈的主心骨,不能混淆。
元澄是上几辈的人,功劳再大、能力再强,也不能占这辈的C位。
元勰是这一辈里才德仅次于孝文帝之人,但他为了避免削弱元禧影响力,引起手下人矛盾冲突,主动避让、退守边防。
元勰这样做,最受伤的是追随他的那些僚属。
但为了大哥传下来的江山,他宁愿牺牲自己圈子里的利益。
元澄的资格、功绩、能力都比元禧强,但他懂得规矩,可以屈居元禧之下。
但不代表他可以屈居其他人之下,比如王肃。
按照孝文帝遗嘱,王肃任尚书令,在辅政大臣里居元禧之后排名第二。
元澄爵位是任城王、军阶是骠骑将军,这些都比王肃高。但他的实职是尚书左仆射,也就是朝堂上第三宰相,居元禧录尚书事、王肃尚书令之后。
元澄对王肃很不服气。
正当此时,南朝豫州刺史裴叔业担心被萧宝卷清理、打算投降北魏,派人与老熟人王肃联络,献出寿阳。
寿阳城可是关键重镇。
王肃征得大将军元勰同意,上报元禧后,持使节负责与裴叔业接洽。
王肃、裴叔业双方的信使往来比较频繁,也有许多物资过手。
元澄不知实情。他派人截获王肃与裴叔业往来信件、扣押了一批物资,认为这是逮到了王肃把柄,于是以通敌叛国嫌疑,下令拘禁王肃。
后来是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共同作保,王肃才被释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元澄、王肃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这也让皇帝元恪看了窍门:六辅臣并不是一块。
对他们可以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从而削弱他们。
作为北魏一国之主的皇帝,元恪打算吸取宋少帝刘义符教训,先解决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