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烽火债影

秋日的交河城,阳光洒在街道上,微风轻拂,柳絮如雪花般飘落。交河大街上,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所掩盖。马蹄声响彻整条街道,仿佛要将这喧闹的声音碾碎。

交河钱庄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吸引着众多商贾的目光。钱庄门口人头攒动,商贾们手持银票,拼命地往里面挤,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钱庄的掌柜站在高高的柜台后面,他的算盘珠子飞快地拨动着,发出清脆的声响。柜台上,银票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而伙计们则忙碌地清点着数目。

“第二期债券只剩最后五百两了!”伙计突然扯着嗓子大喊一声,声音在人群中回荡。这一声喊叫,让原本就喧闹的场面更加混乱了。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身穿绸缎的中年男人。他身材魁梧,腰间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撞击在柜台角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我出双倍价钱!”中年男人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他的话音未落,只见他猛地将一柄青铜错金令牌拍在桌上,令牌与桌面碰撞,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伙计定睛一看,那令牌竟然是南楚内阁的腰牌!这一下,全场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中年男人身上。

这是南楚发行战争债券的第十日。当内阁首相秦真在朝堂上掷出“持有债券者可优先购得战利品”的政令时,满朝哗然。这个政令不仅让南楚的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让无数人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老臣们气得浑身发抖,他们那花白的胡须也随着身体的颤抖而上下翻飞,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他们痛斥这一行为是“与民争利”,认为这会损害百姓的利益,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然而,他们的声音在市井间的狂热中显得如此微弱,根本无法阻挡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热情。

北陈,这个富甲天下的地方,一直以来都以其丰富的财富和繁荣的商业而闻名。据说,北陈境内蕴藏着大量的盐矿,这使得盐的产量极为丰富,价格也相对较低。此外,陈庆之麾下的白衣军更是征战四方,掠夺了无数的奇珍异宝,这些财富都成为了北陈的一部分。

在交河钱庄的二楼雅间里,大掌柜曹少钦正端坐在那里,他的目光透过窗户,落在了楼下那沸反盈天的景象上。楼下的人们情绪激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似乎对这一事件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曹少钦的指尖轻轻叩击着紫檀木扶手,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响在安静的雅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在他的身后,是一幅巨大的《千里江山图》,这幅画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幽幽的光芒,仿佛将整个江山都呈现在了眼前。然而,这美丽的画面却无法掩盖曹少钦此刻心思的深邃和莫测。

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这吃下第二期三百万两债券,虽然看似是一场豪赌,但实际上却暗藏玄机。如果南楚最终获胜,那么北陈所获得的战利品足以折价偿还债券的本息,甚至还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

而如果南楚失败,以交河钱庄在江南的人脉和影响力,他完全有能力将损失转嫁给各路豪商氏族,让他们来承担这笔债务,也仅是换个马甲的事。

与此同时,八马城外的演武场上,五万南楚将士如钢铁般矗立在烈日之下,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整齐的队列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曹刿站在点将台上,他的身影在烈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高大。他手中的令旗如同他的意志一般坚定,缓缓地扫过军阵,仿佛在检阅着这支即将出征的雄师。

这位年逾半百的老将,两鬓已经斑白,但他的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和果断。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穿透了滚滚的热浪,惊起了栖息在旗杆上的乌鸦,它们扑腾着翅膀,似乎也被这股气势所震撼。

在军帐中,副将匆匆赶来,将一份密报呈递给曹刿。曹刿展开密报,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情报,眉头微微一皱。副将见状,赶忙说道:“将军,据密报所言,北陈南线守备空虚,唯有睢阳一地驻有五千人马。”

曹刿的目光落在舆图上,他的指尖在睢阳的位置上重重地按了一下,仿佛要将这个地名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他沉默片刻,然后果断下令:“传令下去,今夜三更,全军拔营,绕道大泽!”

副将闻言,面露难色,犹豫地说道:“将军,大泽沼泽遍布,地势险恶,恐我军在行军过程中折损兵力……”

曹刿猛地将令旗插入沙盘,溅起的沙土在烛光中飞舞,仿佛是他内心的决绝和果敢的象征。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打断了副将的话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此乃破敌之良机,岂能因些许困难而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