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南楚新章

在风云变幻的权力角逐舞台上,南楚政权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在原江南行省西北部崛起。

其凭借一场震撼四方的楚、陈之战一战成名,以独特的政治制度与强大的军事威慑力,迅速构建起一个庞大而独特的政权体系,在江南的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楚陈之战,可谓是南楚政权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南楚崛起的奠基之战。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江南行省这块土地成了各方势力相互角逐、明争暗斗的舞台。

南楚与陈国之间的矛盾由来,其实最早由霸王项羽北归所引发,后来南楚渴望打通北上的通道,与北楚建立直接的联系,以实现其更大的战略目标。

然而,北陈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南楚的面前,成为了南楚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由于领土、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南楚和陈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前,南楚经过精心的筹备和发展,已经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实力。

以秦真为首的内阁要员们深知,在这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要想在众多势力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通过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来树立自己的威望。

为此,南楚在军事上精心部署,通过发行战争债券,募集2000万两白银的战争经费,集结了十万大军。

这十万大军,无论是从兵员素质还是装备配备上,在整个的江南地区都堪称强军,普兵最起码都是乡勇起步。士兵们经过起码的军事训练,不是大陈农民军可比,作战技能娴熟,且士气高昂。

战争爆发后,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南楚军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灵活运用战术。他们利用地形特点,设伏、突袭,打得陈国军队措手不及。

在关键的战役节点上,南楚将领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带领军队突破陈国防线,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战况之激烈,在当时的江南地区极为罕见。南楚以十万大军的强大阵容投入战斗,不仅展现了其雄厚财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更给周边势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最终,南楚在楚陈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以小搏大,鲸吞北陈23县,近150万人口。

此役过后,南楚的领地面积直接达到36.5万平方公里,几乎与原世界倭国面积相当,直辖43个县,人口也增长到280多万人,独霸江南行省西北部区域,占据了江南行省地域的三分之一强。

这场胜利,为南楚政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南楚一跃成为江南地区的强势政权。

南楚政权最为独特且引人注目的,当属其独特的虚君制度,南楚的政治核心。

在这一制度下,名义上的盟主是霸王项羽,他成为了政权的象征。然而,项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精神符号与政治象征存在,其人在江北,并不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

真正的权力运作,则围绕着独特的组阁机制展开。

南楚规定,谁家若出现历史能人,便有机会被举荐,甚至每隔五年有一次组阁之机,入主内阁当家做主。

这种制度与科举考吏并行,打破了传统的世袭统治模式,为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为各家各族留下了希望,谁家历史上没出过王侯将相,谁怕谁。

在南楚的政治体系中,权力并非集中在某一个家族或个人手中,而是通过历史能人的组阁来实现权力相对分散的治理。

虚君制度的实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它激发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人们不再局限于出身门第,而是凭借自身的才能和智慧去努力发展自家的领地,夺取人才召唤符,争取为自家召唤出历史强人,来实现自家政治地位跨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