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自桓、灵以来,朝纲崩坏,宦官弄权,黄巾蜂起,天下分崩,黎民涂炭。此非汉祚已尽,天命将改乎?
小主,
殿下以冀州为基,提兵百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北定幽并,南平荆扬,东收青徐,西取雍凉。
十年之间,扫荡群雄,一统寰宇。
此非天命所归,人力可及乎?
今天下初定,万民思安。然汉室衰微,已失民心。殿下虽为魏王,然功高震主,德被四海。若仍居藩位,恐天下不安,人心浮动。
臣窃以为,殿下当顺天应人,革故鼎新,承汉之统,开万世之基。
昔舜受尧禅,禹承舜位,皆以天下为公,非为一己之私。
殿下若能效法圣王,登基称帝,定国号,改年号,则天下归心,万民悦服。此乃天意,亦民望也。
臣愿殿下早定大计,勿使天下久悬。
若迟疑不决,恐生变乱。
臣虽愚钝,然忠心耿耿,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助殿下成就千秋伟业。
臣郭嘉,顿首再拜,谨奏。”
这便是郭嘉给张奉呈上的“劝进表”,以郭嘉为首的文官,以赵云为首的武将,多达三百多位官员,全都在表上联名!
此次秘密朝会,张奉是在跟郭嘉等人商议,该如何改朝换代,并且商量定都在何处,以及国号年号的选择。
.......
众人在殿内足足商议了三天三夜,吃住全都在殿内解决。
一直到三日后,郭嘉跟赵云等人,方才兴高采烈的离去。
张奉改朝换代成功,他们这些人可都成为了名传千古的开国功臣,换做谁恐怕都会高兴的难以入眠。
待此次秘密朝会结束之后,以郭嘉、赵云为首联名的这份劝进表,以雷霆之势迅速传遍了天下十三州!
汉室衰微,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有人对此强烈不满,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欢欣鼓舞,为天下即将来临的太平纷纷喝彩!
天下子民,渴望太平久矣.......
在此期间,张奉派人前去洛阳,将历史上的汉献帝刘协接到了他的冀州大本营!
定都冀州,这是他跟郭嘉等人商议后,一致决定的结果!
冀州为上古“九州”之一,舜帝(有虞氏)曾建都于此(今河北一带),张奉以冀州为根基,可借“虞”彰显“绍继圣王”之志,比“魏”(曹操旧号)更具开创性。
九月份,冀州邺城,也就是张奉的王城,筑起了一座雄狮古今的“受禅台”,张奉效仿尧舜故事,邀汉献帝行禅让礼,辅以祥瑞(如“黄龙现于漳水”)。
尽管刘协再怎么不情愿,但他也改变不了事实。
十月初!
张奉于受禅台接受汉室刘协禅让,登基称帝,改朝换代!
庄严巍峨的受禅台,诸多文臣武将站于台下,这神圣的一刻,将会牢记于每个人的心中。
此时此刻,张奉身穿黄袍,于受禅台之上,亲自念诵《称帝诏书》。
“朕,张奉,字承运,承天命,受汉禅,今日登基,昭告天下:
朕本冀州布衣,生于乱世,目睹汉室衰微,天下分崩,生灵涂炭。
自起兵以来,夙夜忧勤,志在安民。
赖天地之灵,祖宗之佑,文武同心,将士用命,十年征伐,终定四海,一统寰宇。
今汉室气数已尽,天命已改。
汉帝仁慈,知朕微功,愿效尧舜故事,禅位于朕。
朕再三辞让,然汉帝固请,群臣力劝,万民翘首。
朕虽德薄,然不敢违天命、拂民心,谨受汉禅,即皇帝位,定国号曰虞,建元天统。
朕承天命,不敢自专,唯以天下为公,以万民为念。
自今日始,当勤政爱民,励精图治,革除前朝弊政,广施仁德之政。
凡我臣民,无论南北,无论贵贱,皆为新朝子民,共享太平之福。
朕愿与天下贤才共治,与万民同心。
凡有功于国者,必赏;有过于民者,必罚。务使吏治清明,百姓安乐,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昔舜帝以冀州为基,开创盛世;朕亦生于冀州,当效圣王之道,继往开来,开万世太平之基。愿天地祖宗,佑我新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钦此!”
语毕,台下所有文官武将,以及诸多将士,全都整齐划一的跪地叩首!
齐齐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