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天统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山呼毕,张奉则高声宣布国号、年号等诸多事宜!

“今定都冀州邺城,改称“中京”;国号:虞,年号:天统,次年改元,为天统元年!”

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于这片天地,文官武将们再次跪地山呼,其规模场景,即便是张奉,依然心生感慨!

至此天下归心,九州统一!

汉朝已经成为过去式,张奉的虞朝,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书写着独树一帜的辉宏历史!!!

.......

定都、国号、年号等诸多事宜,全都是张奉当日跟郭嘉、赵云等人,商议后得来的结果!

首先来说年号的选择,天统!

天:呼应张奉表字“承运”,即“奉天承运”,强调君权神授、代汉正统。

小主,

统:象征“一统天下”,彰其终结乱世之功,亦暗合冀州之地“总领中原”的军事地位。

东汉年号多取二字(如建安、中平),符合时代习惯;且无重复(后世北齐“天统”晚于三国)。

天统音韵朗朗上口,便于诏书宣达与民间传播。

国号:虞(取代“魏”)

冀州为上古“九州”之一,舜帝(有虞氏)曾建都于此(今河北一带),张奉以冀州为根基,可借“虞”彰显“绍继圣王”之志,比“魏”(曹操旧号)更具开创性。

汉为火德,按“五行相生”,新朝当属土德(火生土),而“虞”对应五色之“黄”,与土德相符,暗合“代汉”合法性。

舜帝以“禅让”得天下,张奉可借此淡化“篡汉”色彩,塑造“天命所归,汉帝自愿让位”的叙事。

登基典礼:

于邺城(冀州核心)筑“受禅台”,效仿尧舜故事,邀汉献帝行禅让礼,辅以祥瑞(如“黄龙现于漳水”)。

定都邺城,改称“中京”,凸显冀州为新政权的龙兴之地。

颁《虞典》,追封舜帝为“圣祖”,将冀州民间舜帝祭祀升格为国祭,强化政权神圣性。

推行“黄旗黄袍”,以土德尚黄,区别汉之赤色、魏之玄色。

“天统”年号兼具天命与功业,符合乱世终结者的身份;

“虞”之国号跳脱曹魏框架,以冀州历史底蕴为根基,构建独特法统;

——————————-----——————--——————————————————————————————————

诸位看官,听我一言:

此书至此,已至终章。

犹记开篇之时,天下纷乱,群雄并起,烽火连天,民不聊生。

张奉,字承运,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剑,纵横捭阖,终成帝业。

其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皆赖诸君相伴,共历风雨。

吾辈写书,犹如将帅用兵,一字一句,皆为心血。

书中人物,或忠或奸,或智或勇,皆如吾之手足,随吾征战四方。

今书已毕,犹有依依不舍之情,仿佛与老友分别,心中怅然。

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故事终有完结之时。

张奉一统天下,开创新朝,已是圆满。

然书中未尽之言,未尽之事,皆留与诸君细细品味。

若此书能博君一笑,或引君一思,则吾心足矣。

吾常思,写书如行路,虽道阻且长,然有志者事竟成。

诸君之支持,犹如明灯,照亮吾之前路。

若无诸君相伴,此书恐难成今日之貌。

故在此,吾谨以一杯浊酒,敬诸君之厚爱,谢诸君之不离不弃。

今书已毕,然吾心未止。

他日若有新篇,愿再与诸君共话江湖,共论英雄。

愿诸君前程似锦,万事顺遂。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笔者顿首再拜,谨以此言,谢诸君厚爱。

《全书完》

“何太后等女如何安置,且在番外篇章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