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离相寂灭分

修仙修傻了 普广111 2986 字 21天前

在对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的深度思索与亲身践行中,小普宛如一棵扎根于佛法沃土的树苗,不断汲取着智慧的养分,对《金刚经》的领悟日益透彻,内心对于传播佛法智慧的使命也愈发坚定。只树给孤独园里,禅意如同潺潺溪流,始终萦绕在这片修行圣地。修行者们在佛陀慈悲的护佑下,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怀抱,怀揣着对生命真谛的无尽好奇,不断叩问、探寻。

这日,天色尚微明,曙光如同轻柔的薄纱,丝丝缕缕地洒落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法堂。那金色的光辉,像是为法堂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将堂内映照得熠熠生辉。微风轻拂,法堂外悬挂的经幡随风舞动,发出沙沙的轻响,仿佛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佛法偈语。佛陀,这位慈悲与智慧的化身,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智慧与慈悲的法座之上。他的周身仿若散发着一圈柔和而明亮的光晕,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祥和之光,让每一个望向他的修行者,内心都能瞬间感受到安宁与敬畏。众弟子们怀揣着对佛法的无比虔诚与敬畏,身着整洁的僧袍,整齐地跪坐在蒲团上。他们双手合十,垂首敛目,静静地等待着佛陀开启今日的智慧法筵,每一个人都像是在等待一场心灵的洗礼,期待着能从佛陀的教诲中获得新的启迪。

佛陀的目光慈爱而温和,恰似春日里的暖阳,缓缓扫视着每一位弟子。那目光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洞悉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茫。随后,佛陀那低沉而富有磁性、饱含慈悲与智慧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在法堂中悠悠响起:“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小普听到这话,心里猛地像是被重锤击中,不禁暗自想道:“须菩提尊者居然深解义趣到涕泪悲泣的地步!这《金刚经》究竟蕴含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智慧啊?尊者凭借往昔所得的慧眼,都未曾听闻如此深奥的经典,可想而知,接下来世尊所要开示的内容,必定是重中之重,是佛法智慧的核心所在。我可得全神贯注,每一个字都不能错过,绝不能辜负这难得的机缘。”小普的眼神中透露出急切与专注,紧紧盯着佛陀,仿佛要将佛陀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烙印在心底。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

小普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琢磨:“要是有人听闻这部经,内心纯粹得如同澄澈的湖水,毫无杂念,就能证得实相,还能成就第一稀有功德?这实相到底是什么模样呢?难道是世间万物最本真、最纯粹的本质状态?平日里,我们总是被各种表象所迷惑,就像被一层厚厚的迷雾遮住了双眼,很难看到事物的实相。比如我们看到一朵盛开的鲜花,往往只关注到它娇艳的颜色和迷人的香气,却忽略了它从一颗种子到盛开,再到凋零的整个过程,以及背后种种促成它生长的因缘。能以清净信心听闻此经并领悟实相的人,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这得积攒多大的福报,拥有多大的机缘啊。”小普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对答案的强烈渴望。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小普皱起眉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实相既然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什么又说即是非相,只是名为实相呢?”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着各种念头,试图找到答案。突然,他像是恍然大悟般,心中一亮:“哦,我明白了!这世间一切相都是虚幻不实、因缘和合而成的。就像我们看到的一座高楼大厦,它是由砖块、水泥、钢筋等各种材料,在众多工人的劳作下,经过一段时间才建成的。这些条件一旦发生变化,比如遭遇地震,大厦可能就会倒塌。实相也是如此,它不能用固定的概念和表象去定义。一旦我们给实相安上了具体的‘相’,那就不是真正的实相了。所以只能暂且叫它实相,这其实是世尊在提醒我们,千万不能执着于这个名字和概念,要透过现象去探寻本质。”小普缓缓闭上眼睛,内心沉浸在对这一深刻道理的体悟之中。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小普心中感慨万千:“须菩提尊者说自己现在听闻、理解并受持此经不算难事,可未来五百岁,众生若能做到这些,那才是极其稀有的。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经的传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未来的世界,诱惑纷繁复杂,人们的内心被各种欲望充斥,烦恼也会更多,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信解受持此经,那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慧根啊。或许未来的人们,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被世俗的烦恼所纠缠,很难静下心来领悟这高深的佛法。而那些能够突破重重障碍,领悟《金刚经》智慧的人,必定是有着非凡的毅力和悟性。”小普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同时也对未来能够领悟佛法的众生充满了敬佩与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小普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想道:“原来做到信解受持的人,心中已经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平日里,我们总是把自己和他人、众生区分开来,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寿命。就像我会觉得自己是小普,有着独特的经历和想法,会因为别人的夸赞而沾沾自喜,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心生懊恼,这都是因为心中有‘我相’。我们还会根据外貌、财富、地位等去区分他人,产生人相和众生相,又总是执着于寿命的长短,担心衰老和死亡,从而产生了各种烦恼和分别心。其实这些相都是虚幻的,就像一场梦境。一旦我们摆脱了这些相的束缚,远离一切执着,就能达到诸佛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啊!”小普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内心对修行的方向更加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