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红绣球落全颜面 山河社稷隐泪痕(第三局)

蔡佳轩不慌不忙,竹杖化作一座书院,飞檐斗拱,古色古香,无数寒门子弟在其中研习经史、农学、医术。他道:“大道三千,各有其途。百姓既需精神寄托,亦需衣食温饱。吾易教,不过是给世人多一条路罢了。”书院中传出朗朗书声,学子们走出书院,向百姓宣讲天文、地理、算术,百姓眼中渐有清明之光,开始重拾农具,辛勤耕作,同时心中仍存信仰,佛道并行不悖。

通天教主忽然仗剑杀入图中,青萍剑如雷霆万钧,斩落处,贪官污吏、为富不仁者纷纷伏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他喝道:“世间浑浊,唯有以杀止杀!易教小友,你这温吞水般的手段,何时能真正改变世道?”其声如虎啸龙吟,震得图中山河动摇。

蔡佳轩摇头道:“截教之道,痛快淋漓,却易失之偏颇。杀戮过重,反增业障。”挥手间,一道清风拂过,图中尸身化作沃土,滋养庄稼,田间瞬间长出金黄的麦穗,百姓虽惊恐于杀戮,却也因土地肥沃而渐得温饱,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子见状,拂尘轻挥,图中突然出现一位帝王,身穿黄袍,头戴冕旒,腰系玉带,脚蹬皂靴,振臂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百姓纷纷跪拜,山呼万岁,竟将之前的乱象忘得一干二净,唯以帝王之命是从。老子道:“易教教主,可知‘愚民’亦是一种治世之道?”

蔡佳轩叹道:“太清教主之法,可安一时之天下,却非万世之良策。百姓若永远蒙昧,又谈何大道?”竹杖再挥,书院中走出更多学子,深入民间,设坛讲学,开民智,启民心,百姓渐渐不再盲目跪拜帝王,开始思考天下大势。

女娲娘娘始终静默观察,美目流转,若有所思。此时终于轻抬皓腕,手中红绣球缓缓飞起,宝光四溢,照亮整个混沌空间。她道:“诸位教主之道,皆有可取之处。然吾今日之法,却只问本心——易教教主,你可敢接吾这一绣球?”

蔡佳轩抬眼望去,见那红绣球上因果之线密密麻麻,如蛛网般缠绕,每一丝都连接着天地万物、芸芸众生,知此球若被击中,便要承接女娲娘娘的大道意志,稍有不慎,便会道心受损,万劫不复。

然而,他忽然想起下界无数百姓在战乱、疫病、苛政下的苦难,想起王嘉馨超脱轮回前那双饱含期许的眼眸,想起自己立教之初“渡尽天下苍生”的宏愿,心中豁然开朗。女娲娘娘身为创世神,其大道之威不可轻辱,若能借此全其颜面,换得诸圣对易教的认可,为天下苍生谋得一丝福祉,便是道心受些震荡,又有何妨?

“请女娲教主赐教!”蔡佳轩朗声道,故意露出三分破绽,青竹杖虽在身前布下防护,却留了左上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