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们在山脚抓到这厮鬼鬼祟祟,像是官府细作!“为首的年轻人一脚踹在那人膝窝,迫使他跪倒在地。
那人抬起头,露出一张尖嘴猴腮的脸,正是白日里那个落荒而逃的差役头目。此刻他满脸惊恐,官帽歪斜,早已没了白日的威风。
“张...张天师饶命!小的只是奉命行事...“差役连连磕头,额头在坚硬的地面上撞出血痕。
张角缓步走到他面前,居高临下地注视着他:“奉谁的命?来做什么?“
差役咽了口唾沫,眼珠乱转:“是...是周员外派小的来查探情况...绝无恶意...”
“放屁!“马元义怒喝一声:“你腰间藏的是什么?”
不等差役反应,一个年轻弟子已经从他腰间摸出一把匕首和一块铜牌。张角接过铜牌,借着火光一看,上面赫然刻着“捕“字。
“县衙的捕快腰牌。“张角冷笑一声:“看来县令大人不仅派你来打探,还准备抓人回去邀功啊。”
差役面如土色,浑身抖如筛糠:“天师明鉴!小的只是跑腿的,一切都是县尊指使!他...他说要抓几个太平道头目杀一儆百...“
小主,
周围聚集的太平道弟子闻言大怒,纷纷叫嚷着要杀了这狗官差。张角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俯身盯着差役的眼睛:“回去告诉你们县令,三日内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否则...“他的声音忽然变得冰冷:“黄巾军将踏平县衙,取他项上人头。”
差役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小的明白!一定把话带到!“
张角直起身,对弟子们道:“放他回去。“
“是师父!“马元义道:“师父是要引蛇出洞,一劳永逸。”
“不错。”张角微微一笑:“我正等着他们来,送死——他转向那差役。
差役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很快消失在黑暗中。
待差役走后,张角召集几位核心弟子进入临时搭建的草庐。草庐内点着油灯,墙上挂着一幅简陋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云昌府各县的位置。
“元义,派往十六县的各方渠师的可有回信?“张角问道。
马元义拱手回答:“回师父,已有十四县回应,蓄势待发,能在约定之日同时起事。唯有宛城、新平二县尚无消息。”
张角点点头:“宛城县令贪婪残暴,不会轻易就范。新平,不过相隔甚远,不过应当无碍。”
羿日清晨,宛城郊外
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台矗立在荒野中,周围聚集了数万名头系黄巾的百姓。他们中有农民、工匠、小贩,甚至还有一些落魄书生,每个人都神情肃穆,眼中燃烧着希望的火焰。
张角身披黄色道袍,手持九节杖,缓步登上高台。朝阳初升,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宛如天神下凡。
“太平道的兄弟们!“张角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多年来,我们忍饥挨饿,眼睁睁看着亲人死去;我们跪地祈求,换来的却是官府的鞭子和税吏的勒索!”
人群中响起愤怒的低语。
“苍天已死!“张角高举九节杖,声音如雷:“这腐朽的朝廷不再代表天意!黄天当立,太平将至!今日,我们不再做任人宰割的羔羊!今日,我们要为自己、为子孙后代,打出一个太平盛世!“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上万人的呐喊声震天动地。
张角从台上取过一面黄色大旗,交给马元义:“马将军,命你为先锋,率军攻打县城!”
马元义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旗帜:“末将遵命!“
张角又看向其他弟子:“波才率左军,赵弘率右军,随我一同进军!“
安排妥当,张角转向民众,声音如洪钟大吕:“太平道的勇士们!随我杀入宛城,开仓放粮!从今日起,天下将迎来新的纪元!“
“杀!杀!杀!“黄巾军举起武器,喊声震天。
随着张角一声令下,数万人的起义军如潮水般向县城涌去。黄色的头巾在阳光下闪耀,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势不可挡。
(本章完)